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52章 读者评论

朕和群臣穿现代 予观之 5871 2023-12-25 10:43:55

孔珂面色自如地坐在沙发上,此时听到楚深和的提问,那张宛如文臣最风骨不摧的面上,神色淡泊,脊背如松竹挺立。

他对上楚深和错愕恍然的眼神,沉默了几秒。

回道:“陛下,文学创作有一些艺术加工,是正常的。”

楚深和也沉默了。

一些艺术加工……

一些?

孔珂看见了屏幕上的这条评论,并不觉得自己曾“编纂”的“战功”有什么值得反思的。

他很诚恳地回忆了一番后总结:“陛下,谢小将军真乃神人,我当年编的还是有些保守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对于年仅十二初登战场的谢小将军来说。

哦,当年他还只是一个小将,是隐姓埋名偷偷跟着父亲去战场长见识的。

而且,如果不是谢小将军主动暴露了,谢将军可能全程都没有发现。

事情起因是在宣武七年时,谢将军奉命率领二十万大军前往边境迎敌。

却因原本的边境将领中了敌军的调虎离山之计,向谢将军传递了错误的情报。

大宣军队遭到伏击。

好在谢将军行军途中察觉蹊跷,将计就计,诱敌深入。

双方大军在为阳坡激烈厮杀。

而灵机一动的谢小将军,虎父无犬子,胆大包天地假冒了父亲谢将军的命令,只带了五十人的先锋小队一路隐匿行踪。

反正没人知道这五十人是怎么绕过敌方军营的层层看守,也没人知道谢小将军是怎么摸清了敌军的主营地和最为重要的藏着军粮的大后方。

五十人,神不知鬼不觉地穿插进了敌军大本营,在月黑风高的三更半夜,一把火烧了对方的粮仓。

不仅所有人全身而退了,还在逃跑的途中设下陷阱,将追击而来的敌军一一猎杀。

并且伪造出了大宣主力攻打的假象,将敌军留守大本营的“少得可怜”的五千将士吓得丢营奔袭而逃。

谢小将军带着五十人缴获了一大批敌军粮草。

共歼敌三百余人。

简直是个奇迹。

算是一个大功了。

而谢将军传召时,才发现这个立下大功的小将居然是自己本应远在盛京的独子谢清时。

他也没生气,惊愕过后就兴奋地直呼:“我儿勇猛,有乃夫之风!”

但还是因为谢小将军胆大包天、假传军令之事给了他十军棍。

然后在呈上报喜的奏疏中毫不客气地将自己儿子夸了一遍。

倒不是讨功,大致意思是我儿可崇拜陛下了,他这次偷偷跑出来没有规矩,但是立下了功劳还蛮厉害的。

两相抵过,大军班师回朝后,陛下勿要奖赏,但能不能口头上多夸他几句?

当时收到捷报的楚深和自然大为开怀,当即拿着奏疏拉了身边的大臣一同阅览,先当着几个大臣的面把谢小将军夸了一遍。

欣慰大宣又多了一名神将。

现在回忆,楚深和才想起来,当时在场的大臣中,孔珂不正好就在?

正好看到了第一手资料。

为他提供了编纂“传言”的利器。

那什么离谱的“血战湘江、取敌首级、杀敌五千”,不是谢小将军的战功。

而是被谢将军打得落花流水的敌军奔逃途中遇到了同样奔逃的原本留守大本营的将士,得知原定方向居然还有宣朝的将士埋伏。

气急败坏、慌不择路地临时转了方向。

然后,就被收到了儿子消息的谢将军再次包抄了。

杀敌五千,取敌首级。

也是谢将军在那封捷报里写上来的,自己的战功。

然后,孔珂看了之后,觉得这一战正好宣扬大宣国威。

但是谢将军本身就是闻名诸国的虎将,打胜仗也是理所应当的事。

出乎意料的是年仅十二岁的谢小将军的初出茅庐、初露锋芒。

他文学创作的加工之魂熊熊燃烧。

反正都是父子,也不在乎这点儿战功是谁的了。

把谢将军的战功移花接木一点到谢小将军身上,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更能引起轰动嘛。

事实证明,他想的没错。

唹U

晰U

经过他的文学加工,谢小将军天降战神之名,比春风更快地吹遍了大宣的每个角落。

在谢将军带着谢小将军班师回朝之时,谢小将军的名声甚至比谢将军还要响亮。

据传当日,盛京百姓夹道相迎。

稚子小儿当街高呼战神哥哥,所有的闺中女子面带薄纱,向街上投掷着自己的香囊、手帕。

至于现在孔珂说的,当年编的还是过于保守了……

心领神会,楚深和瞬间就想到了谢小将军后来的一场战役。

民间的那些说谢小将军是天降战神的传言还真没说错。

自从十二岁第一次上战场起,在谢清时的征战生涯中,开创了比他父亲谢将军更辉煌、可震瞎人眼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绩。

在最初这个“以一敌五千”的离谱传言过去四年后。

谢清时已经被楚深和封为了大宣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将军,有了独自领兵独当一面的资格。

彼时,谢小将军也就十六岁。

领兵攻打周国之时,有一场“真实”战果也名震天下的战役。

那是一场敌我差距无比悬殊的战役,因为周国暗地联合了周边的几个小国共同对抗大宣铁骑。

敌国联军五十万,大宣只出兵了十万。

由谢小将军领兵。

在大宣的援兵赶到之前,他必须死守住边境。

然后,他再次兵行险招。

身为一个将领,带了一个不到千人的小队,准备深入敌军腹地,擒贼先擒王。

反正……嗯……这个操作以正常行军打仗的逻辑来看,是不能被人理解的。

但谁让他居然真的成功了呢?

居然真的如入无人之地一般,带着小队不知怎么做到的连夜奔袭百余里,将周国将领斩于剑下。

并且俘虏了周国的一个皇子……

简直是完全不将周国放在眼里。

咳咳,然后周国大军就和疯了一样。

召集了能召集的所有军队,也不管前线战事,下了死命令要追袭捉住谢小将军。

谢小将军在清碧峡被追上的时候,敌我力量对比,是三万人对七百人……

必输局面。

那天,周国的军队,所有人都以为即将把这个大宣的天降战神斩于马下。

然后,此前半个月都没下过雨的清碧峡突然发生了山体滑坡。

正正冲向了气势汹汹追击而来的周国大军。

……

反倒是无奈被逼近山体侧翼的大宣七百人根本没受到冲击。

经过“天灾”的周国军队瞬间损失了一半人马。

谢小将军则带着剩余的五百多人顺势逃走。

到了第二天,捷报传回时让所有人都不能理解的谢小将军“脑子一热”,看见敌军损伤惨重,居然想要趁胜追击,反守为攻。

这时,有一个消息跟着传来。

周国军队驻扎之地,突发大火。

而且不是人为的,就是纯粹的天干物燥,再次“天灾”。

谢小将军觉得天佑我军,不再听劝就轻装上阵。

本就久闻谢清时战无不胜大名的周国大军在连续遭遇两次天灾后,军心溃散,简直觉得自己再努力对抗也是无用。

周国军兵象征性地抵抗着,在谢小将军单枪匹马将他们的最大首领斩于马下之后,甚至还呼出了一口气。

直接原地投降了。

要知道,彼时的周国军队其实还有大几千人……

向几百人投降。

这场写在史书上,会让周国颜面扫地的战役,彻底成就了谢小将军的辉煌战果。

比起那个充满传说色彩的“以一敌五千”也差不多了。

甚至,这次战役的传言,孔珂都不需要过多加工了。

“上天庇佑”这样的充满着神奇却真实的因素,彻底为谢小将军披上了前无古人的战神风姿。

也正是此时孔珂说他觉得自己编得还算“朴实”的原因。

楚深和与自己的翰林供奉对视了一眼,脑海中就不由想到了那个面容犹还稚嫩、但身量已经高得像个成年人的谢小将军每每听到传言紧皱的眉头,苦恼羞耻而涨红的脸。

谢小将军在战场之上令敌军闻风丧胆。

但每每回到盛京,面对满朝文武,尤其是几个文臣能将他夸出一朵花来。

再去大街上听听说书人和随处的路人,完全夸大其实的口口相传。

比如最初的以一敌五千,后来的天神之子、拥有呼风唤雨之神功,单枪匹马敌万军,拥有王霸之气让敌军看到他就主动投降不敢有丝毫冒犯……

他飞扬的眉眼都高兴不起来。

他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了,但是却被传得比他自己本人更厉害。

就感觉想要嘚瑟、讨赏的心颤颤巍巍地被压了回去,再冒不出一点头。

谁懂啊?

这种想要炫耀,但是传说中的“我”、别人以为的“我”实际比我更厉害了的憋屈感。

当然,作为帝王。

楚深和是少数知道真相之人,论功行赏还是一一落到了实处的。

尽管这也不妨碍他念着命宫人去民间搜刮而来的“离谱”传言去调侃自己的小将军。

最离谱的是民间的传言越传越广,传到周边小国之后似乎是更换了个样子?

那是在大宣确实已经打赢了周国之后。

却没想到新年之时,除却原周国的现首领、周边几个附属小国前来进贡。

居然有几个大宣从未接触过、只是户部尚书打通了经商之路可能有所耳闻的沙漠之外的小国带着他们当地的特产也来进贡了。

彼时大宣的满朝文武都一头雾水,楚深和也是摸不着头脑,他甚至对这几个小国的名字都没听过。

这几个小国的帝王对着大宣的官员热情友好,诚意十足。

直到在除夕晚宴上,这几个部落的首领在看见谢小将军的一刹那就冲了上去。

不开玩笑,如果不是为了不破坏两国邦交,谢清时差点当众就要拔剑自卫了。

当然,剑没拔出来,但少年将军英姿勃发,冷着脸时,战场归来、尸山血海练就的一身煞气也非常能唬人。

“几位王上有何指教?”

十二岁就敢偷上战场的谢小将军语气算不上好,完全是一副桀骜不驯的姿态。

当场就有几个“迂腐”、看重礼仪的文官皱了眉头,想着私下要与陛下说。

虽然他们也觉得可能性暂时不大,但还是得小心谢小将军野性难驯,谢家父子功高震主。

否则,谢小将军在这样的场合,对着几位远邦国家的君王语气如此不耐锋锐,早晚闯了大祸。

然后……

他们就眼睁睁地看着那几位帝王被谢小将军一个眼神定在了原地,其中有人明显姿态僵硬被吓得颤了一下。

几位帝王顿了两秒,面上就扬起了无比热情甚至有些“讨好”的笑意,与谢清时搭话:“这位就是天神之将谢将军吗?”

???

天神之将?

那不是百姓说着玩儿的吗?

楚深和当时就觉得有些微妙的不对劲,这股预感在接下来听到的几句话中达到了顶峰。

而主人公——谢小将军听到这个称呼时就有些僵住了,一些不太美妙的回忆与熟悉的羞耻感涌上心头。

天神之将?

好歹之前还没人当着他的面这么称呼啊!

因此,他的面色更冷了几分:“几位王上称呼我谢小将军即可。”

嗯,就和陛下一样。

那几位没听说过名字的小国帝王忙不迭地摆手:“好,谢小将军。”

然后,下一句,“听闻天神之将在战场上可以瞬间呼唤来神通之力,山神大人咆哮怒吼,祝您一臂之力,雨神龙王欢呼雀跃,为您降下责罚,冰川之主……”

???

包括楚深和。

那一年,参加了除夕晚宴的满朝文武都被这几句话震得失语,想吐槽都觉得槽多无口……

这几位帝王是神智清醒的吗?

尽管因为先前交流几句,就知道这几位帝王的国家太小,风俗也很封建,对鬼神之说深信不疑。

但,要是这么简单,我大宣哪里还用得上辛辛苦苦去打仗?

直接让谢小将军每天去找他以前当天神时的“狐朋狗友”,今天找这个,明天找那个,就能以鬼神之力一统天下了。

大宣也不用发愁天灾连绵、苦恼农田不丰了……

这,特喵的又是哪来的说书先生编的小道消息啊?

之前盛京的那些与这比起来还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旁观之人尚且憋得难受,更不用说被离谱夸大到完全不实的传言包裹的主人公——谢小将军了。

面前的几位帝王还在喋喋不休地说着,眼里满是好奇这些消息的真实与否。

满殿的群臣包括陛下都饶有兴致地看着他,像在看“笑话”。

谢小将军甚至觉得有些委屈,明明他是读过历史的。

他的战功,不说前无古人,但也绝对是古往今来历史长河中最为顶尖的佼佼者了。

而且他还年轻,还能创造更多的辉煌战果。

但,这可恶的满天下的说书人。

把他的战功和鬼神之力牵扯上,人哪里比得过传说啊?

他僵着面色,打断几位帝王:“几位王上,这些是假的,世界上本无鬼神之说。”

“山体滑坡、突降暴雨、冰川融化……这些都只是偶然。”

甚至战场上刮起的大风,也是他依据经验提前预判到的好吗?

但是,他不否认还好。

他一否认,加上确实存在的事实,看在几位君王眼里,更是板上钉钉了。

嘶,恐怖如斯。

难怪这个叫大宣的国度,短短几年,战无不胜,经济发达,城池建设焕然一新,人口都翻了近一倍……

这在几个国土面积本就抵不上大宣一方城池、人口也是稀少的帝王看来是人力难以达到的。

你听听啊,要不是天神下凡……就算不是神兵相助,这位谢小将军也是天神转世吧?

不然,怎么次次这些偶然都帮忙。

不然,怎么有可能,能够几百人打败几万人?

一人单枪匹马越过周国数万大军的防线,取敌首级?

因此,这几个楚深和都没听说过的,只有吕容风经商时路过过的远邦小国。

捧上了自己国家最为珍贵的宝物,不请自来。

前来进贡,表示臣服。

知道了几个小国来意的楚深和与满朝文武:“……”

还想解释的谢小将军:“……”

嗯,他的战功再添一笔。

真真正正不费一兵一卒,兵不血刃。

帮助大宣收服了好几个国家呢!

不就是,损失了一点他的名声吗?

楚深和欣然接纳了几个小国的投靠,也派了大宣的官员过去协助治理,因地制宜,帮助几个小国发展。

并颇有些好笑地嘱咐了当时已经被他任命编纂《宣武名臣》的翰林供奉——孔珂,一定要事无巨细地记载好自己的常胜将军的“英勇”战果。

然后,亲自接见了谢小将军,好好安慰了一番,赐下了许多宝物。

天知道,他真的非常艰难地忍住了冲动,才没有封谢小将军为天神将军……

咳咳,结果,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孔珂?

恐怕,那几个离大宣远得都不曾听过名姓的小国居然听到了谢小将军的英勇事迹,也得多亏了当时风靡天下的《战神风云》。

不费吹灰之力收服几国……

原来,还有他的翰林供奉深藏功与名。

对啊,他怎么没想到呢。

作为知道孔珂有一个“辛子客”马甲的知情人,他以前居然没能联想起来,属实是有点大意了。

当然,现在知道了之后,联想太过……

楚深和更想起了除了谢小将军之外的其他大臣、甚至他自己在民间的“伟岸”形象……

就连户部尚书都曾跑来难得有些头疼地和他“诉苦”过:“陛下,缘何这段日子盛京百姓都在传,臣明年会想方设法让他们收入翻上一番?”

“好在臣的打算,是翻上三番。”

楚深和:“……”

他也不知道是谁在传他计划今岁受灾地区的郡县赋税减免一半。

圣旨还没下呢,他明明是打算全免……

这个传消息的人猜测的还挺“准”。

在“利民”政策还没正式施行时就传得广为人知,而且还恰好比真实情况低上一线。

让老百姓在期盼的情绪下再加一层惊喜。

还真是……

机智呢。

现在想来,总觉得和翰林供奉都脱不了关系呢。

孔珂还在对面说着:“陛下,您让我编纂的那本《宣武名臣》已经完成了,我打算在这本小说里,经过艺术加工、文学创作,复刻下来,让这后世的人也看看我大宣风采。”

“不过您要是不适应的话,反正我写的是大楚,您就别当成大宣来看。”

楚深和:“……”

谢邀,他正姓楚。

更有代入感了。

他低头看了看手机屏幕上一会儿功夫就飞快闪过的读者评论,眼睛便又是一疼:

【扭曲,阴暗爬行,嘶吼,咆哮!为什么还不更新还不更新!每天才更三千字是要被抓起来关小黑屋的!】

???

【为什么大大没有加更活动?我别的文那里嫖来的营养液都给大大了啊!!!可恶的女人,竟让我如此欲罢不能、茶饭不思,我要哭了闹了,再不更新就要三上吊了!】

嗯……这个读者不知道作者是个男人。

【为什么写的这么真实啊呜呜呜!作者是怎么做到,小说情节,又像历史纪实又像文艺创作,细致到一个茶盏一个衣物花纹都是完全原创但听起来都雅致极了令人向往,而且全书背景完美对应我大种花地形风貌,真的就像一个真实的世界。】

【1L:管他真不真呢,反正看得就是爽!那么多人吐槽小将军战功离奇,怎么离奇了?也就比历史上的战神们稍微离奇一丢丢吧,小说还不让人发挥点想象空间?我还真就信了小将军就是这么厉害!】

……为什么这么真,因为真实与想象齐飞,以假乱真。

【话说没有人觉得陛下是顶级海王吗?截止目前出场的大臣,发起陛下心中的满意度排名,我投礼部侍郎一票!】

【1L:我也投礼部侍郎一票,呜呜呜,但凡陛下渣一点,这篇文就该是个礼部侍郎为爱卧底下场凄惨,重生后,陛下追妻火葬场】

【2L:投一票老宰相,陛下是把他当成父亲一般对待了吧?尊敬、仰慕、依赖】

【3L:回2楼,你要这么说,我怎么觉得那个惊鸿一瞥出现了个人名的辅政大臣更像啊,他还真当过陛下的帝师】

【4L:为什么没有人投男主?】

【5L:回楼上,谁家男主逼格这么高,连个心理活动都没有,出场全靠吟诗作对飙文采啊?哈哈哈,我真的要笑死,简直找不出一个合适的形容词形容男主的性格,对作者大大respect,这个男主不愧是翰林供奉啊,一个字,绝】

【6L:真看不透陛下的心意啊,没瞧见男主也是抓耳挠腮,每日扪心一问?】

【7L:我觉得是……】

……

顺便搜索了一下海王是什么意思的楚深和:“……”

孔珂是怎么写的,把他写成了海王??

并且让读者就这个问题好奇到讨论出了话题楼???

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的楚深和抬起了头望向孔珂。

他的翰林供奉每天思考一遍这个问题?

闲得慌?

不觉得伤感情?

作为深知“辛子客”功力的曾拥有单独追更故事的前任读者,他还是非常理解读者对这本书的热爱的。

哪怕他没点开看……

在盛京之时,就曾有一位读者,因为本应月底出续集的辛子客小说没有如约刊印。

那个读者,提着刀架在书肆老板的脖子,逼问书肆老板为何没有?

是不是故意为难辛子客先生?

似乎那一次拖更,盛京还闹出了不少事件。

大理寺卿与他下棋时,就闲聊着与他感慨了一句说辛子客先生的小说魅力可真大。

算了……

楚深和伸手揉了揉眉眼,带了点无奈的笑意:“都说了,孔珂,你的小说,想写就写。”

“我,回头找个时间再看看。”

“不过,暂时就不用告知容风、光启他们了。”

不然,他有点害怕他的翰林供奉,这个小说,可能会物理断更。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