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44章 宣武大帝

朕和群臣穿现代 予观之 6312 2023-12-25 10:43:55

在乐队成员出场的时候,现场的气氛简直被掀上了高潮。

经久不停的欢呼响彻云霄。

直到第一首歌唱完,下一首音乐前奏响起的间隙。

站在舞台最中间的孔珂伸出手指在唇前比了个“嘘”的动作。

他正常说话时的声音是清冷而有质感的:“安静听歌,可以吗?”

现场确实是安静了一瞬,但也就几秒钟,下一刻喊着“孔珂”名字的尖叫更响了!

几乎有点震耳欲聋。

楚深和伸手揉了揉耳朵。

他看见台上的孔珂状似无奈地摇了摇头,一身清冷俊逸的气质实在是非常迷惑人的……但嘴角勾起的若隐若现的笑意,不仔细看都看不出——

这人分明是在笑。

以楚深和对孔珂的了解,他的翰林供奉应该是颇为享受这种感觉的。

孔珂非常喜爱别人为他的“才学”而神魂颠倒的感觉。

只是,以前是于文学一途的创作,也不知孔珂来到现代后怎么就变成了唱歌?

楚深和猜是他穿越的这个身份原主就是个歌手。

但没想到孔珂来到异世,这个陌生的身份能够掌握得这么好。

端看他面对这全场的欢呼,尖叫着他名字的明晃晃的喜爱,完全没有半点不适应。

显然,已经熟悉了。

殊途同归。

受到这样强烈的追捧,这人心里恐怕乐开了花。

但尽管如此,那张像最风骨不摧的文士一般的面上仍是表情淡淡。

这一刻,楚深和无师自通了现代形容人性格的一个词汇——闷骚。

但翰林供奉的性格,比起闷骚,在对待他人的赞美上,又似乎是有点“明骚”的。

他想了想,转头去和晏之遥说话:“没想到孔珂唱歌居然还不错。”

上辈子他只让孔珂空了写写诗、作作文章,编写《宣武名臣》,属实是有点屈才了。

因为演唱会一般都是有固定流程的,歌手/乐队并不会一上来就和观众互动,孔珂刚刚象征性地告诫了粉丝一句之后,就自顾自地又唱了下去。

风火乐队第一首选的歌是一曲非常炸场子的流行音乐。

现在在唱的第二首歌却出乎意料地非常安静。

歌名叫《孤山寺雨》。

一个乐队,唱着一首有点古风的歌曲,实在是有点古怪的。

这首歌,歌词唯美凄清到了极点,古色生香又雅俗共赏,并不拗口、也并不故作高深,是极动人的直入人心的淡淡的怅惘。

似乎有着对人生的思考,又似乎含着对寻觅知交的向往。

但调子却又有着属于流行音乐的记忆点和高/潮。

孔珂清冷质感的嗓音,几乎一出口就将人拉入了那个夜晚空寂、孤清、雨声稀疏的氛围中。

楚深和感叹:“孔珂是真的很有才华啊。”

他听见周围的粉丝小声议论着,这首歌是上个月初才刚刚发行的,几乎轰动乐坛。

乐坛已经很久,没有再出现这般歌词堪称顶尖、曲调又抓耳惊艳的歌了。

难得的是,久听不腻。

寻常的意境,意想不到的组合,只看词就有种扑面而来的别样清新、沉浸,这就是孔珂的功力。

坐在他旁边的晏之遥面上看不出什么表情波动,只一双黑漆漆的眸子更深了几分,他淡淡附和了一句:“确实。”

确实,谁也没法否认孔珂本人的才华横溢。

楚深和放松了身体,靠在椅背上,目不转睛地看着台上在灯光、舞美、两侧的LED大屏幕下就是当之无愧的全场中心的孔珂。

他扶着话筒,站姿笔直如松,但不会让人觉得紧绷,反而是非常随意一般的,好像连他本人都在散发着光芒。

明明是清俊出尘的气质,但就是让人读出了几分意气风发。

楚深和身子微微倾向晏之遥那边,以防周围的人听到,虽然在这样嘈杂的现场,是没有人去注意身边人的。

他的声音很轻,感慨道:“看来在大宣时,孔珂的身兼数职,还远远没到他的能力范围啊。”

上辈子的孔珂,他的翰林供奉。

哦,在孔珂名扬天下之时,还不是他的翰林供奉。

是个闻名列国的诗人、词人、画家、小说家。

最初,所有人知道孔珂是因为他一手让人赞叹欣羨、叹为观止的诗作。

孔珂五岁之时,在家宴上创下一首五言绝句,《观今日喜》,朗朗上口,寓意清新,传遍盛京。

彼时楚深和还是太子,太傅给他上课之时,都不掩赞叹地说,“孔家小子天资聪颖,假以时日,必成大才。”

只要不是伤仲永。

人们对小小年纪就才名远扬的人总是抱有极大的期待。

在这种压力下,许多过早显露声名的天才因为心智还不够成熟,很难顶得住世俗的压力和所有人期望他成才的殷切。

孔珂父亲只是盛京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六品官员,祖上曾经出过的最大的官也不过四品,而且还是隔了不知多少辈的祖宗。

可想而知,得了这么一个天资聪颖的小辈,就连翰林院大学士听了那首《观今日喜》都赞:稚子可爱,心性纯挚,韵律颇平,情感却真,当属上品。

孔家完全将孔珂当成了全族未来的希望在培养。

倾尽家财为他请了能请到的最好的夫子,送进国子监,一言一行、规规矩矩无不到位。

但仍是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孔珂的才学随着长大并为消退,而是盛到极致,却,仅限于文学一途。

孔珂自九岁起下场科考,考上秀才之后,连考四届,才勉强中了举人。

但更进一步的进士,却不用再想了。

听说孔家老爷子气得火冒三丈,看见这个孙子就怒气上涌。

其实孔家这辈的其他后代也没有成才的,但谁让孔珂从小显露出的天赋就令人侧目呢。

而且,科举次次不中。

但孔珂的诗作却名扬列国,为王公贵族、朝廷官员、天下才子公认的极品、佳作。

谁能想到,孔珂写的诗篇,包括五岁时的处女作——《观今日喜》,全都被家中要培养、熏陶孩子文学素养的长辈,列为了小辈必读、必赏甚至是必背的篇目呢?

嗯,楚深和也背过几篇。

尤其是孔珂那几首被天下才子、文学大家捧上神坛的诗作,他现在仍记忆犹新、倒背如流。

每一个有点家底的自诩文化人的家族培养家中子侄,或者是向往成为文化人的子弟,谁还能不信口拈来几句孔珂的诗作?

开玩笑,不行的话,那是出门都不能融入文学宴会的。

楚深和身为一个帝王,并不专攻文学,但也肯定地知道一个事实,孔珂就是宣武一朝,或者说是几朝以来,在文学诗作上最璀璨的那颗明珠。

以他不算好也但不差的文学素养判断,他曾经背下的那些孔珂的诗篇,完全不比现代的语文书上那些必学经典诗篇差。

如果不是大宣不知为何消失在了历史洪流中没有留下痕迹。

楚深和甚至觉得,孔珂的大名会比宣武一朝的所有君臣还要响亮。

毕竟,他翻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材,发现——

所有学生可是从小学就开始背诗的。

甚至极大一部分孩子在话都说不清楚的时候,就要背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些诗句……

作为父母长辈聚会闲谈时炫耀、展示的筹码。

所有小学生小学毕业一定知道李白杜甫,知道杜牧李商隐。

但除非家中长辈闲谈、电视播放、课外阅读,他们要到初中的历史课才会知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而在当朝就能让处于同一时代的文人墨客对其诗篇追崇不已。

可想而知,在大宣那个也许是平行时空的后代,孔珂大诗人一定名扬后世。

那些令人赞叹艳羡、完全代表一个时代数个时代的名诗佳作,想来也出现在了后世的教科书中吧。

总而言之,孔珂的考场文章最终止步举人。

但他的诗作可能震撼了所有科考的主考官。

这其实是有点稀奇的,为何一个诗作做得如此之好的人,考场的文章却做不好。

后来孔珂入朝为官后,楚深和其实问过他这个问题。

孔珂非常平和地表示,自己于科举一道,实在天赋欠缺。

自然……是存疑的。

直到后来,随着他的“马甲”一个个地掉落,楚深和觉得自己恍惚大概知道了答案。

是的,马甲。

这个时髦的词语,完全可以套在他的翰林供奉身上。

在孔珂诗作名扬天下之时,与诗不可分的画之一道,同样有一个为人瞩目的“黄石山人”。

大概是在孔珂诗作扬名之后过了几年,他十五岁之时。

黄石山人横空出世。

黄石山人的山水墨画,氤氲妙绝,意境深远,如梦似幻,令人望之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黄石山人的花鸟工笔,栩栩如生,凑近仿闻其香,可引真的蝴蝶鸟雀盘旋驻足,前所未见。

黄石山人的人物刻画,寥寥几笔,喜怒嗔痴,画尽悲欢离合。

孔家神童与黄石山人。

彼时天下间的文人墨客,无不对这二人心悦诚服。

诗画不分家,两人的名声便也总挂在一处。

直到多年之后……孔珂在一次聚会上被问及对黄石山人画作的看法。

那是一次春游踏青之行,风光正好,孔珂随手作了首诗,自是被一众人细细品味、激动欣喜而恭维。

便有一随行之人感叹:“真想见一见黄石山人的真面目啊,定是一位儒雅风流或是仙风道骨的长者,他若是今日在此,不知能将我们眼前这片景画成何等风光!”

闻言,孔珂就略有些怪异地看了他一眼。

那人问他:“孔兄有何高见?”

孔珂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如松如柏的清冷气质非常符合他传奇诗人的名头。

他摇了摇头:“我给诸位做幅画吧。”

随行众人兴致高涨:“孔兄居然还会作画!”

孔珂淡淡地点了点头。

然后,在那个春风畔柳、天高云淡的早晨,画了一幅后来被楚深和收藏在皇宫的《晴早踏青图》。

山水氤氲的群峰层峦之间,绿波荡漾,云淡天青,岸边一众风流学子,神态千秋。

意气张扬、谦和内敛、潇洒落拓、绵绵笑语……

水墨丹青的意境,工笔勾勒的景色人物,融为一体,竟毫不突兀。

简直,令人观之心驰神往。

在此之前,从未有人知道,以诗篇美誉远扬的孔珂,居然一手丹青毫不逊色。

当即就有黄石山人的“死忠粉”激动地瞳孔放大,片刻呼吸不敢喘地盯着那副《晴早踏青图》,有些踌躇着不敢说话。

“这,这是……”

这分明就是黄石山人的画风!

他于这天下间,也只曾得见黄石山人的画,能有此般功力与意境。

孔珂神色自若地落下最后一笔,没有看在场任何一人的脸色表情。

淡定地从袖口掏出了一枚印章。

画作的落款之处,便清晰地跃然其上了几个朱红的极有韵味的大字——

黄石山人。

在场众人全被这一出彻底震撼在了原地。

方才说着若是今日黄石山人也在此处会作何画作的人,此刻双眸满是不敢置信:“孔珂,你就是黄石山人?”

据当时在场之人传述。

孔珂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意,非常非常风轻云淡地对回了一句:“抱歉,黄石山人的模样可是让仁兄失望了?”

五岁之时就作下名诗,多年来仿佛没有创作瓶颈地写出了无数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被诸国王侯将相都奉为佳作拜读的孔珂。

和横空出世,一手丹青令人如痴如醉、每逢墨宝现世千金难得的黄石山人。

竟然是同一人!

一夜之间,这个消息传遍盛京,传遍大宣,随着风声、雨水、鸟鸣、人贺……传遍天下。

至此,孔珂在其生于人世之时,甚至追溯往前数百年,都是数得上号的文学大家。

大诗人,大画家。

或许前面加上“传奇”二字,也不会有太多异议。

也因此,无法因科举入仕的孔珂,最终以另一种方式,以他自身世人无出其右的才名,另类入了朝堂。

楚深和,给这位大诗人、大画家,封了三品的翰林供奉。

孔家想要这位后辈光耀门楣的愿望,殊途同归,心想事成。

不过,据当时在一线的,亲眼见证了黄石山人第一次露出真面目的人所言。

简直觉得自己的人生观都受到了震撼,过往所学皆无法表述那一刻的所思所想……

楚深和在听说之时,设想了一下如果自己在场会是何反应,当时的他也是只能想到惊喜震撼之类的词语。

但到了现代……

他大概觉得,两个字足以形容——

卧槽。

而且,因为后来相处甚多,对翰林供奉的秉性有些了解、并且内心不乏也有那么点恶趣味的他觉得。

如果用现代的又一个二字词语形容——

孔珂当日主动又不经意地卸下了那层马甲,不就是……“装逼”么。

而且,是在大号小号,大诗人和大画家两者的声名与号召力都鼎盛之时,合二为一。

大概就是两个神格——塑就了一场最高级别的装逼。

而因为特殊才艺入朝为官的翰林供奉,在公务上确实是不太有事干的。

楚深和也不能指望一个依靠正常科考,连殿试都进不了的人去处理朝政大事。

便只给他派一些每逢佳节作诗作画、偶尔写写奖励的圣旨、编编文艺书籍的工作,大概最重的任务,就是让孔珂编纂《宣武名臣》了。

因为,孔珂的文风多变,一身如松如柏的文臣气势,写起歌颂赞美之语竟也能让人心花怒放。

咳咳,虽然说,忠言逆耳利于行。

但是,没有人不爱听好听话。

尤其,孔珂长了一张很有风骨的脸,但说话却动人之极。

楚深和每次与孔珂说话,这人清清淡淡的语气,却能把他夸出一朵花。

与一众臣子遇事只会说“陛下英明”的草率重复,一点都不一样。

而楚深和知道孔珂的第三个身份,也就是马甲二的因缘际会……

就是他有一阵子颇为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的官员贪污案烦心。

本以为是场普通的贪污。

朝中大臣,总不能指望每一个人都清廉节俭,每个帝王心里也都有点数。

但是那场贪腐,越往深处查,越叫人心惊。

数额之多,牵涉人员之广,叫几位与他议政的内阁大臣都觉棘手,不知该如何处置。

孔珂见他烦忧,非常有作为一个“文学”吉祥物,要为陛下排忧解难的自知之明。

他竟然,连画了十二册的图集……

是非常可爱好笑的画风,和现代的Q版人像类似,给那些贪污之人各个设计了一个惨绝人寰的人生故事。

然后,画上的小人,英明神武的宣武帝,永远心想事成,手握胜利。

那些贪污的罪犯,各个跪倒在陛下的面前,丑陋又好笑,卑微又难堪,扑地而泣,哭出长河,悔不当初。

是的,随着十二册的图集一起送上来的,还有十二册连环小故事。

与画册一一对应。

孔珂每日进宫,每日送一份。

多是些惩恶扬善、落于俗套但情节无比生动有趣、断章之处令人欲罢不能、会让人捧腹大笑心情明快的小故事。

而且,楚深和怀疑,要不是因为他也就为那案子烦心了十二天。

可能就不只是十二册图集,十二册小故事了。

贪污腐败案终于解决完毕的那日,他心情舒畅地从龙案后起身,珍惜地拿起那一叠图册与故事,对孔珂说:“朕要将这些故事放在床头,每日看上一遍。

姜太医说心神畅达可绵延寿数,朕估摸着,爱卿的这些故事已帮朕延了不少年头。”

孔珂难得忍俊不禁,嘴角浮起明显的笑意。

他没有像其他朝臣那般说些“陛下言重了”、“陛下折煞微臣”之类的敬词。

而是很干脆地应下:“陛下若是喜欢,臣日日都可为陛下献上图册故事,能让陛下开怀,臣便开怀。”

“陛下与臣一同延绵寿数,做史书上最长寿的君臣,如何?”

楚深和失笑,不免真的更开怀了几分。

实在是,翰林供奉,太会哄人了。

他扫着那堆小故事,调侃孔珂:“爱卿,朕真怀疑你莫不是还有什么惊天的身份。”

“听闻坊间有个特别出名的写小说之人,叫什么辛子客,每逢新书发布,盛京的那些公子小姐都得巴巴地凑在书店门口,排上几个时辰的队,合力买上一册。”

“朕觉得爱卿你这功夫也不差。”

他话音落地,许久没人说话。

楚深和有些奇怪地抬眼,便看见孔珂站在原地,一张风骨凛然的文臣脸上,露出了一个清清淡淡、非常好看的笑来。

“陛下,辛子客,正是臣少不更事时起的化名。”

楚深和:“……”

能让他一介帝王都知道的写小说的,当然不只是用一个“写小说”的形容那么简单。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个“辛子客”的名声雀跃之时,比起孔珂的诗作被正式列入大雅之堂,来得更早了几年吧?

那不正是,听说孔珂连续科举不中,气得孔家老爷都气得病倒在了床上之时吗?

不会……

孔珂眉眼低垂,非常“低调”地说:“陛下,臣这个身份,只有您一人知晓。”

行吧……孔家老爷子不是因为这气的。

但是……

写诗,写出了前无古人的气度。

作画,画出了洗涤人心的效果。

小说,更是牵动无数追更之人魂牵梦萦。

三面开花。

甚至,他怀疑他的翰林供奉是不是还有什么其他的身份,是他不知晓的。

当然,楚深和没有再问了。

彼时的他,确实如当日知道“黄石山人”真面目的同行之人一般。

时至今日,反应过来,他当日,是被孔珂“装逼”给秀到了啊!

此时,坐在演唱会的现场,听着周围从四面八方、无处不在响起的欢呼与尖叫。

楚深和在思考,唱歌、作词作曲的天赋,是他的翰林供奉,上辈子的另一个不知名的马甲,还是来到现代之后解锁的新技能?

不过,他真的很想拉着旁边的晏之遥八卦一下,难怪孔珂当年科考之路崎岖,一直没考中进士呢!

就这全面开花的事业进度,到底还剩下几分心思在读书科考上!

不过,科考不就是为了当官么。

像孔珂那样,凭借着“特殊才艺”当上官,不用处理政事,不用担惊受怕、不用事事奔波的三品官……

谁能说不是一种成功呢?

楚深和转头对着晏之遥再次感叹了一句:“孔珂真的很厉害啊。”

他没注意到晏之遥的瞳色更深了几分,冷白的肤色在偶尔扫过的灯光之下,透出利落生寒的五官。

晏之遥没看台上在唱着歌引发了全场欢呼的孔珂。

他坐直的身体比楚深和略高了一点,不多,但足够他微垂眼目,落在身边人柔软的发顶。

他轻轻“嗯”了一声,觉得今晚生日的安排,有些失误。

而台上的风火乐队演奏完几首歌,终于到了互动环节。

现场的音响暂时消失,楚深和便无比清晰地听见不少周围人兴奋的讨论声。

“啊啊啊啊啊,真的太好听了!孔珂今天的选曲没有一首不好听!”

“奇怪,风火这个乐队也好几年了,之前也没这么让我着迷啊!特别是孔珂,为什么同样一张脸,最近感觉他开挂了,整个人气质都变了,太耀眼太夺目,太清冷了!简直完美踩在我的审美上!”

“何止是脸啊,还有我孔神的才华!之前几年,风火能数出三首知名歌曲吗?但就最近的几个月,每一首,everyone,几乎一出都登顶各大音乐app的榜首!现在我酷音乐和爱云音乐,排行榜前十,就有三首风火的歌!”

“对啊,而且全部都是孔神一个人,作词、作曲、编曲。歌曲前奏,那制作人一拉下来,都是一个人的名字,牛逼!”

“这就是厚积薄发吗?这碗鸡汤我干了!”

“咳咳,不过虽然每首歌我都爱,但这个狗男人居然把舔狗之歌放进互动选歌环节!这首歌怎么能不唱!”

舔狗之歌?

楚深和迷惑了一下……

好在,很快有人反驳。

“不要在孔神面前这么说好不好,孔神说他最爱的就是这首歌!”

“但孔珂也没否认……粉丝叫这首歌舔狗之歌啊……拜托,这个舔狗完全是褒义啦!我们都能看出来他对因为做梦而写的这首歌有多喜欢,对梦里那个陛下有多尊敬崇拜了!”

正当八卦听着的楚深和,听到熟悉的“陛下”两个字,浑身震了一下……

这人在说什么?

陛下?

很快,他的疑问就得到了解答。

因为,两边的LED大屏幕上亮闪闪地印出了八首供现场听众选择的歌曲名单。

几乎是在亮出来的瞬间,左边第二首的名字……响彻了全场。

“我要听宣武大帝!!!”

“舔狗之歌冲冲冲!”

“因为做梦,为梦中的陛下写了一首歌!呜呜,这个梦中人CP我磕了!”

“孔珂快唱!要唱出感情!”

楚深和已经石化在了原地……

他有种想要拿块布盖在自己头上的冲动。

尤其是,当LED大屏幕上亮起歌词的瞬间。

“初登帝位,年方十三……”

“神仪明秀,朗目疏眉,若浮云飘逸,如惊龙矫健,皎如玉树,列松如翠,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一连串的溢美之词,在清冷的语调之下,硬是唱出了押韵、赞誉、朗朗上口的美妙乐章。

楚深和自然垂在身侧的手指已经微微发颤。

如玉的耳垂泛上红晕。

他有种坐立不安的冲动。

靠。

孔珂唱的,不是他的讣告吗???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