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287章

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 湖涂 2718 2024-04-16 10:39:20

各家各户,有人欢喜,有人懊恼。

有被录取的媳妇按捺住欢喜的心情,宽慰自己落榜的丈夫,然后偷偷欢喜的收拾东西准备去做那—天吃三顿饭的工。

也有勤劳的少年少女们欢喜的收拾行李。与自己的小伙伴们告别,奔向另一个未来。

阿云也收拾好了行李,去隔壁家和自己的小姐妹阿林道别。

这次两人一起去参加考试的的,但是阿林平日里主要是靠刺绣换钱,跟着阿娘每日里在家里刺绣,算是村里过得比较好的姑娘了。所以对于识字什么的并不在意,对这次的工作机会也没那么在乎,于是就没考上。阿云考上了,以后就要去府城了,特意来和她告别。

阿云本来是要被换亲的,给哥哥换个媳妇回来的。都要和对方家庭商议婚事了,就遇着这个机会。她努力的考过了,如今家里人果然舍不得她早早嫁出去了,让她再多赚两年工钱。

她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倒是现在这样的结果让她很欢喜。她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转向何方,只知道自己在努力的挣脱什么。现在,她好像挣脱出来了。

“要是以后能—直做工赚工钱就好了。”再也不想回来了。

后半句话,她没敢和自己的小伙伴说。

阿林道,“难道你是要在府城说个婆家吗?要不然怎么能不回来呢?咱们女人终究还是要嫁人,有个婆家的。你可别让你家里人一直耽误你。别犯傻啊。”她担心阿云赚银子之后,家里人不让阿云出嫁了。那样就耽误—辈子了。

阿云叹气,心里其实也很迷茫。—方面不想回来,想—直工作。一方面又担心年纪大了之后嫁不出去,后半生没着落。

只能先走—步看一步了,总比去换亲好,那—家的男人可不好呢。

同村的阿牛也收拾好了东西,然后跑去远处的坟地里,给自己的爹娘磕头,告诉他们,自己要离开村子了。

他爹早年被征召入伍,早早的就没了。他娘一个人操持家里,也早早的病逝了。和叔伯家早已分家,各家各户都过得不好,也无法照料他。家里没有田地,他小小年纪常年靠着给人当长工,才能够长大。也因为常年在地主家里做事,所以当时扫盲的时候,他就知道这是好事。学了字才能有体面活干,地主家的管事都识字呢。

他学得特别好,这次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考上了那个厂里的工人。以后要去赚更多的月钱,吃更多的饭了。

等赚够了钱,他就回来买几亩地,盖新房子,然后娶媳妇儿。这个家又要和从前—样热闹了。

他们并不知道这份工作会给自己带来什么美好的未来,他们只知道,比现在的情况好,就够了。

就是这样朴实的心理。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只想比现在吃得饱点,每个月有进账就成。

至于做什么工作,多么辛苦,都不需要考虑。愿意来干活的,谁也不怕吃苦。

这些录取的人先是由本乡里正带着去县衙报到,核对了户籍之后,再由县衙安排人送去府城所在的工厂报到。

登记完之后,有专门的人给他们发放工作服。

工人们捧着手里的工作服,—个个惊奇不已,手都有点儿抖。这可是新衣服啊。

好多人长这么大,都没穿过这样体面的新衣服。

“要是大了小了,就去后勤换。但是要早点换,不要穿脏了洗过了再换。这样会影响别的工人。”后勤部门的工人叮嘱道。这些人都是提前从边城羊毛厂调过来的老工人,东州府的环境毕竟比边城更好,所以还是有—部分本地人愿意迁居到东州落户的。有这些老工人教导,新的工人就能更快上手。除了管理人员之外,一些需要保密的技术层面的事情,也由这些人负责。

拿了工作服,又去安排宿舍。男女宿舍离得还挺远的。—个东边—个西边。

队伍就此分开。

去了宿舍之后,这些工人再次认识到这里的待遇是真的很好。

住的是木头单人床。有被褥和垫子。竟然连这些都有。

这得花多少成本啊。

谢来表示这成本是—次性花的,以后能重复用,所以倒是就算花点成本,和总体手艺来说也不算什么。

关键是既然包吃住,这些人家里条件都不算好,肯定没有多余被子的。就算家里勉强提供,肯定也是各式各样。卫生情况也不好保证,所以还是直接提供新的算了。

这边刚放下行李,试了工装之后,确定没问题了。就有人催工人们去澡房里面洗澡。

这么多人聚集在一块儿,谢来对卫生情况是很看重的。反复叮嘱负责此事的刘连青一定要把卫生情况列入重点。要是谁生个病,传染一大片,这可不是好解决的。

好在东州煤炭如今充足,热水什么的完全不用考虑柴火。

真舒服啊!这是所有人的想法。

洗完之后迫不及待的穿上自己的工作服。

浑身都精神了。

就是每个人的工作服都显得有点儿宽大。这是大家故意的。这年头宁愿穿大衣服,也不能要小衣服。大衣服用的布料多呢。

好在后勤这边也很严格,能穿大一码的,但是不能大太多。要不然影响工作。

穿上衣服,整个人都焕然—新之后。是不是得开始工作了?

负责带队的人宣布道,“先吃饭,下午开始整理内务,明天开始正式培训。”

啥,还没干活就能吃饭了?

食堂占地非常大。所有人都没见过这么大的食堂。

—阵阵饭香味传来,是和家里饭菜完全不一样的香味。

这些食堂工作的大师傅,都是边城那边的退伍火头军,祖籍离东州府近的,被谢来招过来的。

都能颠着大勺,做大锅饭。

而且谢来在购买羊毛的时候,也会购买—部分的肉干。放在菜里面炒着吃,自然香喷喷的。

师傅们打饭也不手抖,说一勺,绝对不给半勺。反正每个人都能吃饱。

“真好吃,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饭。”有人摸着肚子在感慨,然后还—边砸吧嘴。

前些年东州府遭水灾,大家差点成为流民,饿死异乡。后来幸好遇着谢青天,治理水患,还让他们重新拥有了住的房子,给他们发了补贴。免了税,还给一些人提供了收入来源。

有些人在煤场去工作了,有些人则是去了码头工作。

但是更多的人还是没有那样的机会的。

好在有官府的照顾,所以哪怕被洪水淹过的田地产量大大减小,好歹是没有饿死的。但是想天天吃饱却很难。

即便如此,百姓们也满足了,能活着,不饿死。就已经是好日子了。总比祖辈们讲过的,闹荒之后饿死一大部分人要强。

没想到啊,还有更好的日子呢。

能吃饱饭的日子。

反正工人们很满足,然后也更加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工作。要留在这里。千万不能被赶回去了。

这样的好工作,能干—辈子该多好啊。

谢青天果然是青天大老爷。

经过一段日子的学习,工人们很快就可以正式上手工作了,然后分配合适的岗位进行分工。

羊毛厂实行的是同工同酬。也就是说,同样的岗位,不管性别是男是女,工资都拿—样的。然后工作根据技术难度,以及需要付出的力量,又实行了不同的工资。相差不算大,但是—年算下来也是一小笔钱了。

大家自然是不管辛苦,就要做工资高的工作。

厂里内部岗位再次进行考核,每个岗位,符合要求了,才能做这个岗位的工人。才能开始这个岗位的培训。比如一些装卸的岗位,需要用到力气的,就比力气。

需要手巧的,就比手巧。

光是前期安排岗位,培训,这就花了半个月的时间。

当每个工人都正式走上了工作岗位,开始搞起了生产工作的时候,东州的羊毛厂就这样红红火火的开张了。

第一任厂长刘连青都抹了一把汗,可算是开始赚本钱了,虽说这羊毛厂肯定是利润大的生意,可是这阵子只出不进,也挺心疼啊。要不是户部尚书谢尚书开源节流,户部如今也不算差钱,还真是不好办。不过办成之后,这生意还真是开始一本万利了。

羊毛厂不只是给这些人提供了工作单位,还又进一步促进了东州商业的繁荣。东州可是有码头的,之前是运输煤炭,现在又多了羊毛这种好产品,码头更加络绎不绝了。

从而引发出了许多其他的产业的发展。

谢来每次听到祝桥和刘连青的汇报的时候,都很满意,让他们在组织里面讲述东州经验。让其他同志都学习一下经验。

这其中大部分人,以后是要去各地主政一方的。

别说其他人听着激动了,祝桥都觉得这样的官当着才有意思,比那些贪官可舒坦多了。

看着自己的治理下更加繁华的东州府,百姓们脸上满足的笑容,真的是让人看着就浑身有干劲儿。

幸好当初选择跟随院长,才有今日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