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42章 谢来的愤怒

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 湖涂 2971 2024-04-16 10:39:20

有了这些行商定的铺子的银子的,云州府就开始建设集市了。

地方就是原本府城内的预留的一些宅地基。这些地方都是空着的。如今正好用来建设集市。

云州府开始规划动工。来福他们这些行商也离开了。毕竟手头的这批货还要送走。最近已经耽误了。

谢来亲自送自己兄长出门。

来福忧心忡忡的,“来儿,我这就走了,你以后可要当心啊。我这次在这里就看出来了。这里局势挺乱的。”

来福也算是又见了世面,干过大事儿的人了。

发现这世上还有很多自己未曾见过的大世面。

如今光这一件,就让他要应付不来了。就很担心自己兄弟以后面对更大的困难。

谢来道,“大哥,你不用担心我。我如今在旁人眼里,也不过是个小人物。就算注意,那也是注意知府大人的。”

“若是见势不妙,你还是要赶紧跑。不要逞能啊。”来福道,“这也不丢人。”

“我知道了。你记得将我给给家里人买的东西带回去。”

他给家里人买了一些瓷器做的摆件和用具。

若是托人寄送怕不方便。还是交给来福哥更方便。

来福道,“放心吧,我也给家里人买了东西了,一起送回去。”

谢来笑道,“大哥,你的银子都拿来买铺子了,还有结余?”

“狡兔三窟呢,我就不能多点准备?”

来福憨厚的脸上露出了一个狡猾的笑容。把谢来都逗乐了。来福哥真的和以前不一样啦。不过不管变成怎么样,来福哥在家人面前,永远都还是那个憨厚的来福哥。

……

集市动工,倒是让本地商户都开始坐不住了。

因为他们都知道,知府大人这不是闹着玩的。这是要真的建集市了。且如今有了外地商人的介入,这集市肯定能开起来。

对瓷器所的生意照成冲击那是一定的。毕竟到时候那些商人肯定是照顾自己的生意。

光是这么想,就让一批小商户们坐不住了。

只是他们心中还是对两家带头的大商户很忌惮。

哪怕心中想要摆脱瓷器所,也不敢。这就是此时这些小商户的心情。

就在这些小商户摇摆不定的时候,突然就有几家本地商户跑去知府衙门报名,要买集市的商铺。

有人带头之后,那些蠢蠢欲动的人也安耐不住了。开始在家中商议起来。

谢来此时和孙大庆讨论此事。

谢来道,“知府大人原来早有准备啊。”

孙大庆哈哈笑,“我爹好歹也是在此地经营几年了,总不能没有自己人。有这些人从中带头,自然能带领本地人。不过谢兄你让外地商户来本地置办铺子,也是神来一笔啊。要不然这些小商户也不会这么迫不及待。”

谢来道,“也是碰巧了,”他就说了,堂堂一个知府大人,必定是有自己的班底的。

每次在他面前还要装作没什么办法的样子。还要先问他怎么做。

果然,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当上知府。

这些人都和人精一样的。谢来知道自己以后要和这样的老狐狸打交道。以后还是要多留一分半心眼子。

也少在这种人面前耍心眼。

孙大庆道,“谢兄,如今瓷器市集已经在建了。有了这些商户加入,暂时蔡黄两家也没有办法 。但是茶叶那边怎么办?靠那些是散户,那些茶农的茶叶也卖不完啊。若是那些大茶商一年不收茶农的茶叶,茶农要血本无归了。”

谢来问道,“孙大人如何安排的?”

孙大庆道,“我爹就是没想到办法,让我来问你啊。”

谢来:“……”他想得孙大人指教指教,他是出来学习的,不是出来教人的。

谢来想了想,问道,“孙兄,有个问题我想问一问。”

孙大庆立马认真的听着,“你说。”

谢来认真问道,“我给你爹当师爷,有没有工钱?”

孙大庆:“……有的。”

见谢来不信,他强调道,“真的有,我听我爹吩咐了。”

谢来勉强接受了自己半工半读的情况。

“如此,我们亲自去田间地头走走,如何?”

“好啊。”孙大庆跃跃欲试道。

两人刚出府,就有人去蔡黄两家报告了。

蔡黄两家人早就猜测有人在知府大人身边煽风点火了。否则瓷器所的事情不会突然就闹起来了。

而且还闹的如此的大。

知府大人府上虽然没他们安排的人,但是那位谢师爷也没遮掩,自然知道大人身边多了这么个人了。但是他们一直没见到这位事业的真面目罢了。

就一直找人留意。目前为止,只知道府上就多了这么一个少年进进出出的。也是姓谢。

知道谢来才十岁出头之后,蔡黄两人也不确定起来。

蔡家主问道,“会不会搞错了?”

黄家主问来禀报消息的人,“可看清楚了?”

“确实看清楚了,此人在街上,还买了好些冰糖葫芦。”

“……”

这可和他们想的不一样。

蔡黄两人越发不确定起来。

他们之前只觉得怀疑,但是大人身边除了这么个少年,也没出现别人。

难道真是他们想多了?

谢来这会儿不知道自己的年龄迷惑了敌人,此时在乡间给孩子们发糖葫芦吃。

云州府这边因为特色的气候和土质原因,家家户户都种有茶树。

但是谢来他们一来,就发现问题了。

因为哪怕是种植茶树,官府也是有规定的,每家每户不能超过多少。毕竟糊口的粮食才是最重要的。

若是都去种植茶树了,这地方粮食不够吃,很容易闹出乱子来的。

但是现在,谢来他们看到,很多田地里都种上了茶树。

谢来给了糖葫芦给玩耍的孩子们,然后问他们,怎么种了这么多的茶树。

“茶叶换米粮,可以换好多。爹说比种粮食好。”

孙大庆道,“你们这里的里正不管吗?”

“有粮食吃,为何要管?”孩子们天真的问道。

谢来和孙大庆互相看了眼。

知道这问题还挺严重的。

因为这些农户种的茶树过多,粮食不够吃。一旦茶商不给他们换了,后果不堪设想。

只是不知道这是一个地方的,还是其他地方也都这样。如果范围大,那么可就糟糕了。

这可比瓷器所还要糟糕。

起码在谢来看来是这样的。这会儿手工业者的人数可比不上农人啊。

农人一旦闹大了……

两人心中都不平静,坐上马车一路走着。

途中有遇到农人,他们停车问几句。

问他们种这么多茶叶,要是粮食不够吃怎么办。

挑着担子的农人笑道,“怎么会不够吃呢,我们每年种了茶树去换粮食,不知道多好。”然后问谢来他们,“你们是来此地收茶叶的吗?”

“我们是听人说这里很多茶叶,来看看。若是合适,也是可以收的。”

“那可不行,我们与商会签订了契约的。要卖给他们。你们还是走吧,去别的村子,或许还没签订契约。”

谢来道,“还有这样的契约?”

“是啊,这样每年就无需我们去找他们了,他们自己上门来收。”

“他们给的价钱合适吗?”

“合适,比我们自己种地要强。”农人很高兴。

谢来看着农人的笑脸,只觉得心里发寒。

待人走了之后,孙大庆问道,“谢兄,这可如何是好?”

“我也想知道如何是好。”谢来也没想到,自己只是出来学习的,就能遇到这种棘手的问题。

他不觉得是自己运气好。

而是觉得,这个皇朝其他地方,会不会比这更严重。

要知道,孙知府也算得上是一位好官啊。

在他的治理之下都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其他地方呢?

那些世家,寒门,清贵们知道这些吗?

下面都成这样了,他们还争什么啊。

“谢兄,我们赶紧回去找我爹吧。”

谢来道,“再多看看,多看看。看的仔细点。”

两人坐在马车里,又经过好几个村子。

让谢来松了一口气的是,有些村子虽然也往那些商会送茶叶,但是并没有签订契约。

也是,商会面积再大,但是要负责这么多人的茶叶买卖,想必还没有这个能耐。

再给他们几年,那就说不定了。

而且谢来也发现,种植很多茶树的,多是因为各种原因而混居的村子。

而那种宗族住在一起的村子,这种情况就少一些。

看来,这些管事的人也并不是没有看出这事情的危害。

只是有些人不顾其他人死活,只为自己得到好处。

而有些人则是会顾及宗族传承,所以会阻止。

孙大庆摸着额头上的汗水,总算是松了口气。

“幸好,幸好……”幸好没有都这样,要不然太可怕了。

谢来道,“这还只是咱们看到的地方,下面那么多小县。需要大人自己派人去了。”他可不想以身犯险了。

孙大庆道,“这可真是……此地县令一定知道此事。”

谢来心中有些郁闷,也不想再说什么。

回到府衙之后,两人就去找孙知府禀报此事。

孙知府还在忙公务。听到儿子又有急事禀报,赶紧回来了。

“爹,出大事了!”

孙大庆一头汗水道。

“又是何事?”孙知府看向谢来。

谢来叹气,然后一五一十的将他和孙大庆在乡间看到的事情说了。

孙知府听完,良久没有动作。但是额头上的青筋已经显示了他的愤怒。

他来此地几年,农税的收入是年年都在增加。

他还以此为荣。之前也曾经去看过几个村子,庄稼长势都好。

孙知府想起来了,两次他前去视察村庄的时候,都遇到路被冲垮了。或者巨石挡路。不得不绕道而行。

途径的村子庄稼长势都好。

加上当年全府的农业税都收的好,他自然也就没再担心。

欺上瞒下啊。

这些贼子!

孙知府也怪自己,自从当了知府之后,就对农人关心渐少了。

再不像当年当县令的时候那样事必躬亲。

“贼子欺人太甚!”

谢来挺同情他的。这会儿的官都是自视甚高,觉得自己身份不一般。能把下面的人都管的服服帖帖的。

现在被下面的人这样欺瞒,估计心里很不舒坦。

他自己这会儿也觉得难受呢。要是换做他当官了,遇到这种情况,也不知道会气成什么样子。

反正他现在就很不高兴。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