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14章

在恋爱脑的世界做女帝 橙汁感谢 5574 2024-04-13 13:27:45

海商富裕这事儿,所有人都知道,但是没人清楚海商到底有多富有。

毕竟咱们中原大地的人,自古以来就喜欢低调,财不外露嘛。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跑海商到底有多富裕了!

沈玉耀此前画的饼很好吃,但是一直没有看见真东西,人们心里还是比较发憷的。

看到东西后,人们才知道到底这饼是真的,而且真的好好吃啊!

蔡有志的手都在微微颤抖,不是激动的,是累的。

海船上的东西需要清点,因为是第一艘回来的海船,意义非凡,蔡有志干脆亲自领人清点了一番。

看了一晚上金银珠宝,华服美器,蔡有志感觉自己已经认不清楚金子长什么模样了。

此刻就没什么对世俗的欲望,感觉整个人都飘飘然了,金银也不过身外之物,多了也就那样吧。

太宗时期,蔡有志是做梦都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因为金银太多,对这些东西都麻了。

其实国库的进账远不是这一艘船可以媲美的,只是国库里的东西,不可能全都换成金银摆在一起给他看。

第二天上朝,蔡有志控制着颤抖的手,上奏女帝,奏请明年派出更多海船,顺着第一艘海船航行的路线,到各国经商。

“而今草原上而来的商旅,途径周塞关,总会赞叹大庄建造的草原之路,周塞关与西南关两处互市,充盈国库功不可没,既然有陆上互市,也该有海上互市。”

蔡有志的脑子转的很快,这个时候从他身上看不到丝毫直臣的气息。

在户部尚书的位置呆了一年,已经将蔡有志锻炼出来了,他现在就是个合格的户部尚书。

沈玉耀对上蔡有志不住发亮的双眼,感觉像是看到了摇钱树。

是蔡有志心里的摇钱树,看来他已经充分感受到了海上贸易的好处,并且恨不得马上就接着赚钱。

新港这下真的能成为互市之外朝堂另一支柱产业了。

沈玉耀松了口气,她布置下来的东西可算是有个着落了。

对于蔡有志的提议,沈玉耀当然没有拒绝的道理,她让蔡有志仔细思考,写个折子递上来。

接下来就是解决冬季问题。

过冬要考虑的东西是粮食和取暖。

只要民间的商业发达起来,粮食问题就不用太过担心,朝廷兜里有钱,哪怕哪个地方欠收,也可以通过收购外国粮食来平衡本国的粮价。

粮价管控得当,便无须太过担心产生百姓流离失所的现象。

朝廷有钱,什么都好说。

而冬季过冬问题,最大的困难还是在于燃料不足。

她今年就可以将炕这个过冬神器推广开来,但如果燃料问题得不到解决,即便是非常省柴火的炕,也无法解决根本。

其实燃料最好就是直接砍树,砍树得到的柴火性价比更高,比煤更适合普通老百姓。

但是因为山路难行,大型树木难以砍伐等等原因,柴火的价格居高不下,普通老百姓是消费不起的,最多就是靠山吃山,自己在秋季上山捡点儿柴火回来过冬。

可不是每个冬州人门口都有一座大山。

况且炕不是万能的,如果房子的保温效果不如人意,炕那点儿热量,撑不到最冷的后半夜。

而大多数人都是倒在太阳落下一夜后,最寒冷的清晨。

所以想要解决取暖问题,必须解决房子保温问题、燃料问题和取暖工具问题。

其实冬州的房子,只要好好盖了,保温上都没有太大的问题,真要是四面透风,人早就全冻死了。

只是确实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是由于房子建材的限制。

红砖和水泥必须先搞出来,这两样东西同样是神器,不管是修路还是修房子,都很有用!

沈玉耀大概捋清了接下来的奋斗目标,饭要一口一口吃,相信大庄很快就能变成个大胖子了!

沈玉耀期待着。

朝廷的政令下达速度极快,蔡有志申请建立海上互市的折子被沈玉耀批准不久,石采文就收到了户部的邀请。

是的,石采文被户部抓壮丁了。

得知户部要建立海上互市,石采文第一反应就是好事儿一桩。

大庄越来越有钱,可不就是好事一桩嘛。

但是等户部前来的官吏同石采文说,想请石大人入户部为文书,主管新港互市时,石采文还是愣了一下。

她此前入朝为女官,为沈玉耀做事,不是没想过日后会升为高位,但是她没想过户部的人会亲自来请她。

看来她事情办的还不错?

“多谢蔡尚书赏识,只是在下身上还有要职,不便离开边关,陛下当初为在下设了两处互市,而今只有一处西南关稍有起色,另一处还没有头绪呢。”

总不好撂下沈玉耀的吩咐,去为蔡有志做事。

那不是扔了西瓜捡芝麻嘛。

“既然是陛下的命令,那还请石大人先尽心为陛下办事,下官会将此事转告尚书大人。只是新港互市到底是新立,急需有经验之人的协助,若是石大人身边有善于此道者,还望不吝举荐。”

“当然,在下一定会注意这一类人才,为朝廷添砖加瓦。”

石采文直接应了,但到底会不会真的推荐人才,那就要看她手头宽不宽裕了。

要是她手头都没人,怎么可能将人才往旁人身边推?

等户部的官员离开后,石采文想了半天,有些迟疑。

西南关与草原上的新镇连通后,一切欣欣向荣,显然很快就能一飞冲天,成为继周塞关后,第二个朝廷摇钱树。

功成就要身退了,石采文打算接下来将重点转移到第三个互市上面,现在大庄对于西域那边的探索,还尚未彻底展开呢。

可是要到新的地方发展,就代表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石采文倒是无所谓,她来到西南关后,便是白手起家,这样的经历,她再来一遍也没什么。

她在这边培养起来的助手,却不一定愿意跟着她一起走。

这是正常的选择,比起一个充满未知的新互市,他们当然会更愿意留在已经熟悉的互市,安安稳稳的走康庄大道。

之前石采文还在想到底要如何安排那些人。

现在户部官吏过来,想要找到建设新港互市的人才,倒是一个突破口。

比起一穷二白,显见不会得到朝廷太多支持的第三个互市,新港互市绝对是个好去处,甚至比现在的西南关更好。

因为新港互市已经为朝廷挣下了大量金银,即便石采文远在西南关,也听说了那回来的海船,带回来多少金银珠宝。

据说是一个屋子都放不下,比京城粮仓里的粮食还要多的金银!

并不知道这个传言实在非常夸张的石采文,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这个传言是真实的。

如此赚钱的海船,互市肯定会建的很顺利,户部尚书亲自上折子请奏,有户部背书,建成后不可能平平无奇。

石采文想来想去,干脆将那些人都叫到跟前,一一问过,她让这些跟着她的人不要骗她,想去哪儿就直说。

这些人都跟在石采文手下很长一段时间了,清楚石采文的性格,知道她这么说,就代表她真的如此想。

于是他们非常耿直的跟石采文说了心中所想。

如石采文之前猜想的那般,大多数人都选择继续留在西南关,而那些有进取心,想要接着去开拓新世界的,也都默契的选择了新港互市。

反正没有一个想着,与石采文去西域建立互市的。

西域的互市名叫古城互市,是建立在关外的一处古城中,那古城原本并不属于大庄,而是前朝的附属国。

后来附属小国因为对前朝不敬,被前朝派兵给灭了。

没错,被前朝给灭了,在大庄人的印象里,前朝真的非常拉胯,没有一点儿能看的地方,但实际上那也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拥有着曾经辉煌灿烂的历史。

在那段辉煌中,前朝同样是跺跺脚会让周遭所有小国地震的程度。

被前朝灭了国后,古城就空了下来,因为四周没有什么资源,而那一片地界又出了名的旱且寥无人烟,所以最后古城成了空城。

只有巡逻边关的将士,偶尔会在古城落脚。

这么多年过去,古城已经只剩下一个框架了。

大多数建筑的遗迹都被埋在沙子底下,想要在古城建立起互市,比西南关还要困难。

不过勇敢的石采文不怕困难,只要给她人,她一定能将互市给建起来!

但是没想到,她手头竟然连个人都没有啊!

苏丹等人都离开,带着满脸藏不住的怒气走了进来,她将茶水放在石采文的手边,气哄哄的喘着粗气。

“是谁让你如此生气?”

石采文喝了口茶水,润了润有些干的嗓子,“你家大人我说了很多次了,不要生气,生气伤肝,更伤身体。”

“大人难道一点儿都不觉得难受吗?”苏丹一开口,眼眶就红了一圈,“他们都不愿意跟着大人!”

全都是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苏丹气的不行,简直想要冲出去,一人给一棒槌,若是能将他们打醒更好。

他们是不是已经忘了,他们之所以能有今日的荣华富贵,全都是靠着石采文的提拔?

现在石采文需要他们帮忙,他们全都拒绝了。

真是枉费大人的一片苦心。

苏丹是被石采文救下来的少女,她一心只有石采文,希望石采文能过得好,现在的表现,颇有些主辱臣死的意思了。

石采文失笑摇头,“我当是什么事呢,不过是一件小事罢了。各人有志强求不得,没听说过中原的那句话吗?强扭的瓜不甜。”

“甜不甜的,先扭了再说啊!”

苏丹才不管瓜甜不甜呢,只要瓜能长出来就行,她的目的又不是吃甜瓜,她只是想要瓜!

石采文被她的话搞得更想笑了。

苏丹之前可没有如此搞笑,性格活泼,现在应该算是在她身边养出了性格。

也算是明白了自己未来想要什么,这很重要。

石采文笑完,认真的看着苏丹,希望苏丹能看明白她眼底的郑重。

苏丹像是察觉到什么,看向石采文的目光很是坚定。

不管石采文说什么,她都会坚定的认为那些人是白眼狼!那些人就是辜负了石采文的一片苦心!不值得大人的栽培!

“你啊你,可真是个倔强的性子。”

石采文也算是一手将苏丹教了出来,虽说两人也只不过是相处了一年不足,但两人已然有了师徒之情。

苏丹聪慧善良,是石采文最喜欢的那一类人。

和杨可卿这种心眼多还嘴硬的家伙完全不同!

“但是太过倔强,很容易吃亏的。那些人是去是留,皆随他们心意便是,若是强留,恐怕留来留去会留成仇啊。”

人的想法千变万化,今天想着这样,明天可能就会想着那样。

而想要完全控制一个人,实在是太难了。

石采文不想在人心上算计太多,因为当一个人去算计人心的时候,往往就代表着输得彻底。

人心禁不起试探,也禁不起任何算计。

当感情里充满了算计时,感情就会变成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伤人伤己。

苏丹不懂得石采文口中的未完之意,她没有经历过亲近之人背叛的痛苦,也没有经历过富贵之家骤然获罪落魄,想尽办法去寻一条生路的折磨。

石采文不会主动提及她的过往,因此苏丹并不明白,此刻石采文短短的一句话,凝聚了多少千言万语难以言尽的伤。

她只是下意识的没有再去多问,不再触及石采文那些不愿意说起的过往。

“他们既然都不愿意走,那我想问问你,你愿意同我出关,去一趟古城吗?”

石采文没有再说什么,话题一转到了其他事情上。

苏丹连忙点头。

“愿意的,不管大人去哪儿,苏丹都会陪在大人左右!”

“哈哈哈,好!只要有苏丹在,就证明你家大人我的眼光还没有那么差。不过你放心吧,关外危险,古城更是常年无人涉足,我不可能孤身前去的。”

石采文见苏丹面露关切之色,就知道她要说什么,果然听石采文说不会自己单独去,苏丹明显神情松快不少。

随后苏丹又有些疑惑。

“大人会与谁同行?”

在苏丹又记忆以来,石采文身边就没有过谁长久陪伴,就好像石采文生来就是单独一人一般。

所有人都只是她生命中的过客,这个在边关被无数人议论的京城女子,她的过往就如同她的能力一样神秘。

无论是什么困难都无法难倒她,无论是谁,都无法揭露石采文隐藏起来的过往。

石采文当然不能说出那些过往,她的父亲她的家族,她的亲人都犯了错。

“算是个熟人了,你曾经见过的。”

苏丹疑惑不解,她曾经见过的人有很多啊,石采文口中的熟人是谁?

第二日一早,苏丹就见到了石采文说的“熟人”,那确实是她曾经见过的。

但她只遥遥见过一面啊!

征西将军,曲川。

征西将军的名号还是沈玉耀给曲川封的,算是一种恩典,同时也是一种荣誉。

让世人知道,曲川身上的赫赫战功究竟是从何而来。

每一个生活在边关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这位将军的事迹,苏丹更是从小听到大。

在没有见到曲川本人前,苏丹一直以为,曲川是个年纪很大的人。

因为她小的时候,曲川的名字就已经响彻边关,这位大庄的战神将军,在边关用军功铸造了属于他的城墙。

让生活在边关的大庄人们从一开始的仓皇无措,到听到他的名字,就会从心里产生一种安全感。

“大人要与征西将军一起去古城?若是那群人知道了,必定肠子都悔青了!”

苏丹高兴的不行,明明一行人还没有出发,她就一副已经胜利的模样。

苏丹的表现,让石采文在与曲川聊天的时候,不禁调侃了两句。

“曲将军在边关当真是家喻户晓,连我身边的学生,都会因为曲将军在而信心大增,看来此次去往古城,一路上可以安然无恙了。”

石采文在从周塞关到西南关的路上,遇到过不少劫匪,那些沙匪就盘踞在无边的沙漠中,等待着猎物走上门来。

石采文不知道指挥她的护卫们杀了多少沙匪,因为她这一路杀过来,沙匪数量减少许多,商人们这才敢在西南关和周塞关之间来回走动。

之前西南关没有做起来互市,和西南关周边沙匪横行有很大的关系。

曲川不是没有派兵剿过匪,只是他的名头实在是太大,那些沙匪老远看着曲家军,闻到曲家军的味道,就仓皇逃窜,根本连正面对敌的机会都不给曲川。

而曲川又不可能带着大部队在沙漠里追那么几个穷的身上一个子儿都拿不出来的沙匪跑,消耗的粮草和人力,沙匪抢一辈子的货物,都不一定能补上。

被石采文调侃的曲川,有点儿难为情的低头,抱拳行礼道:“多谢石二姑娘一路清剿匪徒,还西南关一片宁静。”

这本来是他的职责,是他没能尽职。

石采文摆摆手,“比起将军抢下王族珍珠的功绩,三五沙匪算不了什么的,若不是将军不屑与那些沙匪一般计较,哪儿还轮得到我逞能。”石采文实在是过谦了。

曲川现在还清晰记得那些军报上记载的事件,石采文手底下是没有兵将的,她只有路上雇佣的护卫与镖师。

而那些人平常护个镖倒是没什么问题,让他们去剿匪,实在是太看得起他们了。

若是手底下都是这些杂兵,曲川都不确定自己能靠他们将匪徒剿灭。

可石采文就可以,她不光可以,还大获全胜。

这份派兵遣将的能力,绝对是独一份的厉害。

曲川没看见过石采文指挥大军,不过指挥少数人作战上,她的能力非常强。

要不是石采文现在为陛下办事,要建立互市,曲川都想将人直接拉到军营里去了。

当文官简直就是可惜了石采文在兵法上的天赋啊!

曲川想着想着,看向石采文时,眼睛里充满了惋惜。

弄得石采文来脸上的笑容都有些僵硬了,这个曲将军是什么眼神?对她有意见吗?

要不是顾忌曲川是接下来一路上的依仗,石采文都想直接问问对方,她哪句话说的不对,让曲将军心生不满了。

又寒暄了两句,一行人开始踏上往古城去的路。

石采文玲珑心思,路上开始暗自观察曲川,想看看这位声名在外的将军,到底是个什么性格的人,是不是看上去大大方方,实际上小肚鸡肠。

然后她发现,这位曲将军在人情世故上,有些莫名的单纯。

在官场上,人和人都已经习惯了戴着面具交流,大家说一句话都要在肚子里滚个三四遍,才能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

结果曲川完全没有这方面的人情世故天赋,他基本上是有什么说什么。

情绪的表达也很外在,有时候丝毫不加以遮掩,心里想什么就直接表现出来。

曲川的“直爽”,很容易让人误会他是不是心里不满。

石采文想,还好她之前没有直接问曲川对她是不是有意见,这要是真问了,得多尴尬。

曾经当面真的问出口的元石陆表示,那可真不是一般的尴尬!

比他现在站在紫微宫,听陛下说一大堆他听不懂的话还要尴尬。

“……所以钢铁琉璃厂那边,需要再制造水泥和烧出红砖,这两样东西是接下来的重中之重,务必尽快做出来,元统领,朕的话你听明白了吗?”

元石陆只觉得他刚走神一下下,陛下就说完了!

他也不知道自己算是听明白了还是没有听明白。

或许是听明白了?

元石陆迟疑的半跪下身,拱手应道:“属下定不负陛下所托,尽快实现陛下所愿!”

万金油的回答,沈玉耀沉默了一下。

好吧,她这个姨兄大部分天赋都点在了武学上,看来在工匠上确实没什么天赋,也不太明白什么科学道理。

“姨兄,叫几个烧砖的工匠入宫,朕亲自讲给他们听。”

元石陆没有天赋不要紧,沈玉耀选择不要中间商赚差价,她直接和工匠们面对面商量。

“陛下,工匠身份低贱,不宜入皇宫之内。”

身为皇宫守卫,元石陆表示工匠不能放进来。

没关系,沈玉耀表示,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

“明日,姨兄同朕出宫一趟,就去琉璃窑看看吧。”

琉璃窑、钢铁厂,以后还会再建造水泥厂、砖厂。

那一片都要建成工业区了。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