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5章 结交朋友

龙王 江亭 3280 2024-02-10 10:09:14

饶是玄乙体谅,允许他休养,同印睡到第二日早上也睡不下去了,吃了早饭他就自请告退,准备回兽园里把落下的一些活补上。

鹄仙带着他从正殿里出来,悄悄往他怀里塞了两封信,压低声音说:“这是师尊让我留给你的,慰藉你思乡之愁,你偷偷藏起来看,别叫其他的仙人知道了。”

那信封上的邮寄地址写着“北海”,显然是龙族写给龙王的。

原本递送消息也不必用送信这么麻烦,龙王能千里传音,比送信快多了,但自从天海之战,天庭就明令龙王不许联系北海,以防他勾结旧部造反,所以不仅千里传音的法力被禁,连所有从北海来的信件也不许龙王收。

不过,上神如果想取巧,自然是有很大余地的。

同印许久不曾接到来自家乡的消息,这时候家书是最让他高兴的:“谢谢师尊,谢谢掌事。”

他回到了兽棚里,确定四下没有其他仙人,才偷偷拆了信来看。

第一封是部族长老写来的。长老在信中询问他的近况,并且言辞恳切地劝解他不要轻易自绝,应该韬光养晦以待来日。

同印父亲已逝,也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龙女通常不与丈夫共同生活,孕育子嗣后照顾孩子的责任由父亲一方承担),所以长老是与他关系最亲厚的长辈。长辈以他的性命为重,不愿意他为了龙族的自尊丢掉了性命。

第二封信则是龙宫王臣写来的。与长老的观点相反,王臣极力谏言龙王自绝。这不仅关乎龙王作为一位王族的体面,也代表了龙族对天庭的反抗。

龙族不可被侮辱,对丘禹的极刑,本来就是对龙族极大的贬损,龙王在象耳谷的行为更让龙族蒙羞。如果让龙族的子民都知道,他们的王狼狈地在冥帝和三界各族面前倒地不起、匍匐爬行,子民们会对龙王失望,会对整个部族失去信心。

一方面是来自长辈私下的关怀,一方面是来自子民对王的期许,同印两面为难。

他既不想辜负子民的期望,也不想自绝性命。

本来他自请退位,就是有这方面的考虑。他不再担任王职之后,就是一个普通的龙族,如果他有任何不妥的行为,也只是他自己的错失,不会是龙族全族的过错。更重要的是,他还有想做、还没有做完的事情,心愿没有了,他不甘心赴死。

但可能是因为他退位不久,龙族还没有选出新的王,象耳谷的情况又闹开了,所以还是受到了不少关注。他曾经作为龙王的身份,自然也会被议论。

同印决定暂时不去想这件事。

反正他是不能收信的,就当他从来没看到过这封信,也不知道龙族的想法。

考虑到留着信容易留把柄,同印把信拿到灯下,就要点火烧信,突然动作一顿,他把长老的信摊开,指尖引一注细小水流,将信纸打湿。

纸面完全浸透,字迹快速地化开,大部分的字句很快洇成一团一团模糊的黑,只剩下几个小字岿然不动,将这些字连起来读,是一句完整的话——

侍者同征,可襄王。

为信纸上的字施法,使特定的字不被水化,是龙族王室一种密信方式,鲜有知晓,哪怕是王臣都不被允许知道,同印也是被定为王储后,长老才告诉他了此法。

既然是长老亲笔信件,这ⓢⓌ条藏在信里的密文,应该就是长老故意留给他的。

但这个“同征”是谁?看名字应该是一个太初朔晦宫里的侍者,既然是天界侍者,为什么会和龙族有关系?还可以襄王?他能帮助自己什么?又为什么愿意帮助自己?

最关键的是,他是否真的是一个可靠的帮手?

同印把信烧掉,看着纸灰飘散,心里既欣慰又迷茫。

倘若真的有一个仙人能帮助自己,自然是好的。可这样算不算暗中勾结?在师尊的宫里发展这样的暗线真的好吗?那个同征,需不需要先观察试探一番?直接去找他会不会引起怀疑?

他一向不大与仙人们打交道,突然主动去找其中一个,还与之交好,恐怕不妥,最好能在不声不响的情况下接近这位侍者,观察过后再做定论。

可怎么才能在偌大的宫里,上百宫人中间,默默地靠近一个侍者呢?

左思右想没有一个万全的办法,同印干脆先把兽园里的活干了。他休息了两日,虽然鹄仙也安排了替补,但临时调过来的仙人不熟悉兽园,做的事情自然有缺漏。

同印重新清点灵兽的数量,又打扫了兽棚,发现一只仙鹿接近临盆期,它肚子疼得恹恹的,没什么精神,不吃东西,也不愿意走动。同印不会接生,他担心先鹿难产,急忙去找兽医。

宫里没有现成的兽医,要请医生,要到天庭去请专门的弼兽官。作为下等侍者的同印不能擅自出宫,想找鹄仙求助,却不想鹄仙给王母娘娘送寿礼去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

同印急得团团转,在正殿门口徘徊几次,犹豫着好不好为了这件小事打扰玄乙天尊,却见一位挂着腰牌的高等侍者正从正殿里出来。

“同印?”是前两日才得到提拔的侍者同泰:“你怎么在这儿?”

同印见他腰间坠着的腰牌,想起高等侍者是可以出入宫廷的,也顾不上许多:“仙鹿恐怕要难产,我出不了宫去请兽医,掌事也不在……”

龙王不擅长求人,开了口话却说不出来。

同泰不用他说,也明白了:“别急,我带你出宫就是了。”

两位仙人二话不说就出了宫。天庭的弼兽官见到他们穿着太初朔晦宫的服制,便明白他们是为玄乙天尊的灵兽而来。

他们回到三十六重天,临产的牝鹿已经奄奄一息。不幸的是幼鹿个头过大,牝鹿状态又不佳,没力气生产,兽医不断为牝鹿调整姿势助其发力,忙活了两个时辰,第一头幼鹿才终于诞生。到了午后,第二头幼鹿产下,总算母子平安。

因为虚弱的牝鹿和幼鹿都需要照顾,同印直接错过了午饭,等到收拾完了生产现场,将兽医送走,已经接近晚饭的时间。同印饿得饥肠辘辘,同泰便与他一同到厨房里吃饭。

“今日……谢谢你。”同印很感激同泰。他们本来没有什么交情,同泰却愿意帮他。

同泰并不在意:“只是力所能及的小事,你不要放在心上。师尊常教导我们,君子先人后己。而且你也是为了工作考虑,为了照顾好仙兽们。”

同印现在明白他为什么会被提拔:“以后你有需要,尽管开口。”

同泰笑了笑:“我听几位同僚说,你昨日在观刑台受了重创,本来还想着大约这几日是见不到你了,今日看你恢复得不错,我就放心了。”

同印知道,象耳谷的情状已经传开了:“是师尊及时赶到,解救了我。”

同泰感叹:“总之,这场天海之战如今也算平息了,三界太平就好。听说,近日东海、西海、南海三位龙王都到天庭议事,帝君与三位龙王相谈欢畅,想来,天庭和龙族的关系能更加缓和些,这对龙族也是好事一件。”

同印只扒着碗里的饭,仿佛心不在焉:“议事?”

“大约是和战后两方如何维系和平有关吧。具体的就不知道了。”

“北海没去。”

“没听说。只听说是三位龙王。”

同印其实已经没有资格过问龙族的事情,而且,现在的他与龙族的联系越少,对自己越好。但他感觉同泰对龙族没有很大敌意:“那……还有其他的消息么?”

同泰知道他思乡,自然关心同族的近况:“也只是同僚们议论的时候随便听的几句,不一定是真的。除了三位龙王与帝君议事,仿佛还说,西海龙族要集体迁居了,四处在查看迁居地。”

同印皱了皱眉:“迁居?”

“可不是?真奇怪,我还以为龙族是安土重迁的族类。”同泰一边吃一边说。

“的确是千年来头一遭。”

“大约西海海域不够宽广吧?四海里面,西海最小,千年以来,龙族的数量肯定增多了,海域要是不够住了,也是有可能的。再一个,西海的位置也不好,地势偏西低矮,听说一年下来天气就没有几日是爽快的,要是住得不舒服,换一个地方也是合理的。”

“那要迁到哪里去?定了么?”

“这就不知道了,只知道还在找地方,应该是还没定下来吧。”

同印毕竟曾是龙王,对五湖四海十分熟悉:“四海之内,都有原住的龙族,西海龙族迁到哪里都会碰到同族,要是真的西海太挤了,住不下,搬到别的海里,肯定还是一样的拥挤。要是搬迁到湖里,五湖都不比海大,更说不过去。”

“也是。不过也不一定要是人间吧?龙能住到天上来么?”

“那就要改变生活习性,千年来养成的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换过来的。对于法力修为高等的龙族,也许突然改变身体能吃得消,但对于大部分普通龙族,恐怕要受很大罪过。我认为,他们不会愿意这样。”

同泰其实没仔细考虑过这些问题:“你方才说的话,比我们认识以来说的全部话都要多。看来,你还是很关心同族的。”

同印的心像是被揪了一下,他撇过头去露出不自然的表情。

同泰真诚地说:“事无巨细你都能考虑,又能以大部分普通龙族为重,对龙族来说,你应该也是一个很好的王吧?”

同印摇头鼻酸,嗓子发沉:“呵,我算什么很好的王?”

同泰以为他想起自己退位削冠,被戳到了痛点:“啊,抱歉。我不该提的。”

同印只觉得他品性纯善,不愧是玄乙教导出来的:“你要是觉得,龙族有罪,不想和我多往来,我理解。你也不必应承我。”

同泰一愣,思忖了一下,才回答:“我也……说不好。我与龙族从前并没有相交过,虽然也听到一些关于龙族的故事,但大多都是传闻,并没有亲身经历过,所以不好枉下定论。”

同印很惊讶。他以为仙人普遍对龙族的评价都很差。

虽然他也从未与具体的任何一位仙人交流过这个话题:“但是,我谋害了帝君使者。”

同泰也有他的道理:“那师尊还是收了你,不是吗?圣明如师尊,他愿意收你,就是一种肯定,他既然都肯定你,我作为弟子的怎么能拂逆师尊呢?”

同印明白了:“不管怎么说,谢谢你告诉我这些。”

他们吃完了饭就在厨房分别。同印再次行礼向他道谢。

同泰便约了他第二日一起吃饭:“我刚到烟海阁,大侍者和高等侍者们都不大认识,他们都有自己要好的同伴相约着一起吃饭,就单出来了我一个。不如以后我们一起?”

同印他独来独往惯了,还没适应交上朋友这个事实。

但想到,往后恐怕还有地方要帮忙,同在一个宫里,也不可能真的彼此毫无交情,他也有意愿结交这个朋友:“你不觉得我闷……就行。”

同泰见他答应,很高兴:“那就这么说好了。”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