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65章 道德岂是如此不便之物?

满朝文武都能听到我的心声 白色的木 4938 2024-05-03 20:03:59

许烟杪想了想:“陛下, 光用说的可能不太清楚,可否让臣指挥一队步兵?再由一队骑兵进攻?”

大夏能做出铁丝。军队装备里就有钢丝连环甲。

所以,很快, 工部那边就送来了许烟杪需要的铁丝网。

——移动式蛇腹形铁丝网。

顾名思义, 是一种卷起来, 既像蛇腹又像圆筒的铁丝网。这个形态的铁丝网不需要植桩, 机动性十分强大。

老皇帝踱步过来看两眼,挑眉:“还有钩刺?”

许烟杪点点头。

老皇帝欲言又止。

许烟杪礼貌询问:“陛下, 怎么了?”

老皇帝试图委婉地告诉这个军事小白:“骑兵不是会撞树的兔子, 他们远远看到铁丝网,会跑开, 会绕路。”

就算你这些钩刺能刮掉旁人一层皮, 那也得对方能靠近才行。

许烟杪又礼貌地回答:“陛下说的是。”

【就像法军的马其诺防线?也对,被称为“不可以逾越的马奇诺防线”还是被德军绕道进攻了。反而是法军,由于马其诺防线的纵深极宽, 横跨极长,松懈了,被偷了家。】

【还好我这个只是铁丝网, 看着也不是什么铜墙铁壁, 不至于有军队会依赖它依赖到放松防守。】

大夏君臣:“?”

合着你知道它能被绕过去?

他们更加好奇了。

既然许烟杪懂这个, 怎么还会寄希望于铁丝网上的钩刺?

许烟杪:“陛下,此地骑兵施展不开, 不如去郊外?”

那里宽敞, 更适合骑兵发挥。

老皇帝颔首:“可。”

蒙蛮使团也来了,老皇帝默许他们在一旁观看。

当骑兵跑起来时, 使团身边大树的树叶都在轻微震动, 远处, 闷雷声响由远及近,大夏铁骑若黑色洪流,奔涌而至。

蒙蛮使团心下骇然。

使团之中,此前经常找礼部官员比试骑射的那个人,脸上骇然更盛。骇然之后,感受到地面的震动和骑兵疾驰过来风沙,他一下子又窘迫的不知如何是好。

“原来……”

原来大夏真正的骑兵,骑术那般好!

此前他发狂之后,就被使团里其他人训了。当时尽管答应下来再也不没事找事,心里对于大夏的骑射还是不屑的。如今虽不见‘射’,可在‘骑’这方面……他却恍然惊觉,可能那几天来陪他比试的,并非大夏顶尖的骑手。

是他孤陋寡闻,坐井观天了。

老皇帝察觉到使团这边气氛不对,瞥了一眼后,心情一下子愉悦了很多。

“倒没想到……”底下,窦丞相也注意到了使团的变化,和身旁的太子感慨:“还有这等奇效。”

太子的回应是倒抽一口凉气。

“!!!”

窦丞相立刻回过头。

远处,骑兵黑压压一片,步兵在面对他们时,如同海浪里一叶扁舟,随时会被打碎。

他们手持着五雷神机与迅雷铳。尽管面容坚毅,似乎并不畏惧骑兵的冲锋,依然令旁观者揪心。

有武将奇怪:“怎么还没放铁丝网?骑兵快要最后一次冲刺了吧?”

骑兵并非直接就一口气冲到敌军侧袭骚扰的,他们通常在距离敌军二百步时开始小跑,最后二十步才作袭步冲刺。

二百步,对于轻骑兵,也就“刹那间(一分钟)”。

“没事。”许烟杪给他们打气:“听我指令——”

许烟杪紧紧盯着骑兵。估量着距离,然后:“放!!!”

刹那间,己方步兵“哗——”地往身周抛出准备好的蛇腹形铁丝网。

三份铁丝网堆成“品”形,迅速闭塞通路,如同真正的大蛇那般,拦在敌人铁骑身前。

马蹄踏起烟尘,遮了骑兵的眼,等他们发现面前有奇怪的东西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举枪——”青年冷静地扬起令旗。

步兵手持的五雷神机和迅雷铳,前者有“世界上最早的转轮枪”的说法,后者被夸耀为“加特林的前身”。

——别管有没有吹水成分,反正它们的射程确实到了百步以上。

铳是假铳,免得真铳走火送自己人一程。虽然没有骑兵表演中弹身亡——正在冲刺,不方便。但在场人差不多能脑补出密集火力的场景。

五雷神机与迅雷铳乃夏朝北军的武器,特点都是“击杀快”“发射快”“打击面广”,为此,舍弃了“威力强”,走的是火力覆盖来弥补威力的路线。

换句话说,北军的铳就是用来杀关外那些骑兵的。

依然有不少骑兵冲出火力覆盖范围。

然后,马蹄踩进了铁丝网中。

肃杀之气陡然而起。

铁丝网如同大蛇卷起,钩刺入肉往同一个方向旋刮,缠出血色飞溅,骏马哀鸣倒地,骑兵从马上狼狈滚下来,立刻被五雷神机与迅雷铳补枪。

枪是假枪,但铁丝网不是假的铁丝网。那些马的腿算是废了。

要说户部尚书对于这一幕,脸上是掠过心疼。那么,蒙蛮使团就是真真正正被吓到了。

他们忽地站起来,死死盯着那些铁丝网,以及血肉模糊的马蹄,空气中血腥味格外浓重。危机感凛然而生。

不知道是谁给老皇帝上了一碟糕点,他坐在那里,掂着小巧的梅花糕,自己吃了小几块,被这种富人吃的甜点腻到一瞬间皱眉,随后,让太监将其赐给蒙蛮使团。

“诸位使者。”老皇帝玩味地笑问:“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站起来了?可是饿了?此处有梅花糕一碟,香甜可口……”

蒙蛮使团哪里还能吃得下,一口气提到喉咙口又摔回胸膛,顷刻之间从骨缝里幽凉地渗出。他们脸上的,已不是敬畏,而是恐惧。

这些使者们对视一眼,统一低下高傲的头颅。其中一名使者对着天统大帝行礼:“尊敬的大夏天子大可汗……”

——大可汗是关外蛮族至高首领的称谓,这些蛮族有部分族群投靠了大夏,这些族群就向老皇帝献上了大可汗这个称呼,以示臣服。

“蒙蛮恳请大可汗做主。”

这些人可算是要提这次出使的目的了。

皇帝眸光微动:“哦?需要朕做何主?”

蒙蛮使团闻言,神色极为悲切:“大可汗!金蛮实在欺人太甚!他们总是出兵攻打我们这边的小部落,一旦发现战事开始失利就议和,趁我们部落的勇士去上报时,又开始叛变,一来一回,吞了我们不少部落。”

悲哀的是,除非他们打算一口气灭掉金蛮,不然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不然,难道要改政策,允许边境守将可以自行决定接不接受敌方部落投降?

【诶?】

老皇帝正要说话,一听到许烟杪的声音,下意识抬头去看。

小混蛋回来了?

【金蛮?不就是之前山海关那里,追杀老皇帝的那群蛮人吗?】

【不过也真是多亏了他们,不然老皇帝哪里有机会和前朝官兵结缘。】

老皇帝:“……”

果然是小混蛋,一回来就往人心里戳刀子。这个缘分给你,你要不要啊?

不过……原来是金蛮干的?

老皇帝一想到自己那时候被迫冒充前朝皇帝的离奇经历,脸一下子就黑了:“你们想让朕怎么帮你们?”

蒙蛮使团误会了皇帝黑脸的原因,更加小心翼翼了。至于来之前的豪言壮语,试图让大夏以后不跟关外诸蛮互市,只和蒙蛮互市,借此控制诸蛮的想法,直接被狠狠按进意识深处。

“尊敬的大夏天子大可汗。”蒙蛮使团努力露出一个笑容,用一种谨慎的语气说话,免得对方觉得他们贪心:“我们请求大夏可否提前与蒙蛮开启互市?此前贸易而来的茶叶,大多数被金蛮抢走了,部落中如今不少人连肉都吃不下了。”

茶叶对于蛮族,基本就相当于盐的地位,没有茶叶,他们就会缺乏维生素,随后就会肌肉乏力。对于游牧民族而言,肌肉乏力,不能弯弓射箭的后果十分可怕。

老皇帝的视线审视着他们。

倒也不是不行。正好可以支援蒙蛮——就是那种口头支援,实物不送,一定要物资那就只有交易的支援——去打金蛮,让他们互相缠斗,等蒙蛮和金蛮两败俱伤,大夏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收服二部了。

而蒙蛮使团见大夏天子久久不曾说话,满怀希冀的眼中慢慢转为颓然,脸庞一片灰白。

其中有人病急乱投医之下,突然直挺挺往许烟杪那边一跪:“上官!求上官美言!”

惊得许烟杪往旁边一跳:“你别跪我!”

我就一小官,我能帮到你什么啊!

求到许烟杪头上的那个蒙蛮却很坚持自己的决定。在他看来,不管面前青年过去怎么样,但既然提出了铁丝网这种利国大政,高升是必然的。

而且,他之前就发现了,大夏天子大可汗时不时会注意一下面前青年!

这人身份肯定不一般!

说不定就是哪个王爷!

说不定是太子呢!求一求总没错!

许烟杪看向吏部尚书,吏部尚书向他投来爱莫能助的表情。

许烟杪看向窦丞相,窦丞相十分同情,但视线就是不和许烟杪对视。

许烟杪看向兵部尚书,对方就差把“死道友不死贫道”写在那张黑漆漆的,好几天没洗的脸上了。

许烟杪眼睛看着,心里下意识过了一遍对那张脸的形容。想完以后抬头一看。

……怎么感觉兵部尚书脸更黑了?

许烟杪很困惑。

【奇怪,我得罪了兵部尚书了吗?没有吧?】

【他怎么脸那么黑?】

许烟杪琢磨了一下。

【难道他儿子被蛮族某酋长的夫人强抢民男,已经七天七夜的消息,终于传进他耳朵里了?】

【消息好灵通啊!我也才知道这事!】

兵部尚书:“?”

我也是才知道啊!!!

连忙在脑子里过一遍,大儿子在京城,肯定不是。二儿子去岳父家里还没回来,肯定也不是,只有他小儿子,妙有姿容,肤白如玉,好像……确实……去了边关游玩,前段时间还给他寄了两首诗回来!

难道——

兵部尚书瞳孔地震。

【……这也算是和亲了吧?】许烟杪的心声迟疑地飘过来。

【毕竟,那位酋长夫人可是当众表示:你陪我睡几天,我就和大夏缔结盟约——那个部落虽然酋长还活着,但负责管事的还是夫人。】

兵部尚书手都在抖。

算个屁啊!

“忠——”老皇帝一拍大腿,神色激动。

忠臣!赤裸裸的忠臣啊!

也不知道其他爱卿家里有没有好看的儿子侄子,关外十八蛮,归顺的只有十蛮,如果……其实……也不是不行……

感受到陛下灼热视线的爱卿们顿时惊恐起来。

不不不!

没有!我们家没有美少年!

【忠什么?】

唯独许烟杪茫然。

老皇帝沉默了两息,又是一拍大腿:“中!朕觉得中!蒙蛮是吧?关于互市之事,朕觉得中,不过此事还需与诸尚书商议,尔等先退去,来日再知会尔等。”

蒙蛮使团喜出望外,连忙谢恩。

许烟杪一个人在那边恍然大悟:【哦!不是忠,是‘中’啊!】

【不过……】

【老皇帝原来是河南人吗?怎么还说河南话?】

作者有话说:

小剧场:老皇帝:我可以是。

关于蛇腹形铁丝网:

用于阻滞步兵行动的筑城障碍物,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类型。在时间充裕、敌火顾虑较小、便于植桩、地形又荫蔽的条件下,应多构筑固定式筑城障碍物。固定式筑城障碍物主要是各种铁丝网、树枝鹿砦和竹签桩等。在情况紧急、受敌火直接威胁或地面坚硬难以植桩的条件下,就只好设置移动式筑城障碍物了。

移动式筑城障碍物主要是蛇腹形铁丝网、拒马和刺钉等。这些移动式筑城障碍物,还经常用来闭塞通路,堵塞堑壕、交通壕和修复被破坏的障碍物。

……

有一种形似爬行中的莽蛇,并可以移动设置的铁丝网,称为蛇腹形铁丝网。这种障碍物通常是先在荫蔽的后方制作好,然后运到设置地点,设置成一列、两列、三列或“品”字形。据试验,成“品”字形设置的蛇腹形铁丝网,三道以上就能缠住碾压它的坦克主动轮,使坦克瘫痪在地动弹不得。

为了提高铁丝网的障碍力,有时还在里面设置一些地雷或挂一些手榴弹等热兵器,一旦敌人触动了铁丝网,就会爆炸。这样就不仅有阻滞的作用,而且还能杀伤有生力量,给敌人以精神威胁。还有的在铁丝网上设置报警器,敌人一靠近就会发出信号,从而起警戒的作用。

——《野战筑城》

关于铁丝:

钢丝连环甲,古西羌制其度,即今大铁丝圈,如钱眼大,环炼如贯串,型如衫样,上凿领口如穿,自上套下,枪箭极难透伤。

——《武备志》

铁模拉丝技术:

凡针先锤铁为细条。用铁尺一根,锥成线眼,抽过条铁成线,逐寸剪断为针。

——《天工开物》

铁产量参考明朝初年:

各处铁课

国初定各处鑪冶、该铁一千八百四十七万五千二十六斤

湖广六百七十五万二千九百二十七斤

广东一百八十九万六千六百四十一斤

北平三十五万一千二百四十一斤

江西三百二十六万斤

陕西一万二千六百六十六斤

山东三百一十五万二千一百八十七斤

四川四十六万八千八十九斤

河南七十一万八千三百三十六斤

浙江五十九万一千六百八十六斤

山西一百一十四万六千九百一十七斤

福建一十二万四千三百三十六斤

——《明会典》

国家铁量消耗:

工部臣言:各处续开炉冶,今已三年,而内库见贮铁凡三千七百四十三万余斤。

上以库内储铁已多,诏罢各处铁冶,令民得自采炼,而岁输课程每三十分取其二。

——《明实录太祖实录》

【三年存了三千七百四十三万余斤的铁,算37430000,每年大概能存个12476667斤,也就是说,每年对于铁器的消费,大概是5998359斤】

斥候用法:

许洞曰:善用兵者,有动必备。预择轻勇者二十四人,八方各三骑,相去一里,昼以旗,夜以鼓(过山川委曲,丛林茂密,昼亦鸣鼓,恐不见旗)。第一骑见贼昼举旗,第二骑亦如之,第三骑驰告。夜用鼓,如昼法(恐敌闻鼓声急驰告)。

——《虎钤经》

国内骑兵的冲锋,我暂时没找到,用的国外的:

第一声军号响起,第一线、第二线和预备队开始以慢步前进。第二声响起,全军速度加倍,改为快步……第三声,加速到三倍……距敌150-200步时,第一线开始使用小跑步,距敌70步或至多80步时,号手吹响洪亮急促的军号声,第一线骑兵策马以大跑步前进,但仍要掌控缰绳……距敌大约20步时,彻底放开束缚,全力冲击。

——《骑兵评论》

三眼铳,五雷神机,迅雷铳,佛朗机,都是明朝北军的武器,特点都是“击杀快”“发射快”“打击面广”,为此,舍弃了“威力强”,走的是火力覆盖来弥补威力的路线。

专门用来对付蒙古人的。

【文里只提了五雷神机和迅雷铳,是因为这两个的射程比较方便出现在铁丝网的战场上】

三眼铳:五六十步能透甲。(北方风沙大不适合使用鸟铳,这玩意是南方用的,所以北方用三眼铳,)

【用之于百步之内为宜,步下五六十步方能透甲,马上二三十步方能命中

——《神器谱》】

【北方地寒风冷,鸟嘴必用手击,常易为劳。一开火门,其风甚猛,药信已先吹去;用辗信则火门易坏。一放之后,虏骑如风而至,又不便执此为拒敌之具。近有制竹鸟嘴铳及自闭火门鸟铳,亦一时之奇,然终是费事。惟三眼铳一杆三铳,每铳可著铅子二、三个,伺敌三、四十步内,对真方放;一炮三放,其声不绝,未有不中者。虏马闯至则执此铳以代闷棍,虏纵有铁盔、铁甲,虽利刃所不能入者,惟此铳能击之。

——《兵录》】

五雷神机:射程大概是120步,有个说法是,它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转轮枪。

【管用铁造,各长1尺5,重5斤,围柄而排,有准星,管内装药2钱,铅弹一枚,共用一个火门,枪管可旋转,点火射击后转到下一火门,平射可达120步

——《明武志》】

迅雷铳:管形火器。有效射程200米(125步),可击穿重甲。

【简五門,各長二尺許,總重十餘斤。筒上俱有照門、照星,中著一木棒,總用一機,置之匣内,輪流運轉。以一斧柄,末著丫叉,倒插地上,架定打放。放完敌近,去牌倒持,五銃護手,直進當短枪戳

——《神器谱》】

关于“大夏天子大可汗”,参考自隋文帝的“大隋圣人莫缘可汗”,这个称呼比较严谨正式。

关于强抢民男,参考自:

隆庆间,北虏效顺,各镇议马市讲款。虏酋俺答,贡马至宣府,其妻三娘子者,专虏中事。时蔡见庵(可贤)宪使,备兵阳和,正同督府宴犒于城上。蔡少年登第,丰姿白皙如神仙,三娘子心慕之,在城下请于督府曰:“愿得兵道蔡太师至吾营中,一申盟誓,以结永好。“蔡出城至其营,正奉湩酪为寿,忽以精骑数十,拥蔡北去塞上。大骇,欲追,然诸砦俱安堵,未敢遽议剿。数日后,仍送蔡入城,则虏妇已荐寝于毳帐数夕矣。自此边尘不惊,西陲寝烽者数岁。

——《万历野获编》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