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64章

乱世为王 顾雪柔 1856 2024-02-07 10:36:54

“那他担的什么职?”游淼问。

“政事堂主簿。”李延道:“除去你先生,政事堂就是他管着了,我还在担心你呢,你现在知道了?让你早点出来做官,你偏就不,我的小爷……”

李延静静看着游淼,游淼心里颇有点不是滋味,那天平奚告诉自己,政事堂主簿一职是留给他的,唐博的出现又是怎么回事?李延的意思游淼很清楚,他说不定觉得孙舆也不靠谱。

但游淼仍然是相信孙舆的安排的,于是便强打精神笑笑,不再说下去了。

李延的话也是点到为止,一时间两人都不交谈,李延看着车里那臭烘烘的老乞丐,说:“送他去城里药堂?”

“嗯。”游淼的心思全不在这上面,说:“麻烦你了。”

游淼思来想去,却发现李延正儿八经在看他,遂莫名道:“怎么?”

李延笑了笑,说:“我倒是没想到,你千军万马杀进杀出,脑袋别在裤腰上,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还会去救这么个老头儿,这算什么?菩萨心肠么?”

游淼正色道:“这不一样,百姓成千上万地死,我确实救不了,现在碰上了,举手之劳,我能救,就救了。那千万条命,和这老人一条命,没有孰贵孰贱之分。”

李延嗤之以鼻,说:“究竟是谁教的你这些?”

游淼莞尔道:“你不懂的,走了!”

游淼跃下车去,茂城已时近黄昏,人渐渐地散了,热烘烘的,仍烤得有点难受。游淼边走边思索,接下来究竟要做什么。

孙舆究竟是在安排什么玩意儿?游淼越来越猜不透他了,唐博的出现或许是新朝廷为了拉拢江南唐家,而不得不为之举,但何必瞒着他游淼呢?孙舆如果决定来日将参知政事一职交给游淼,又何必把唐博提到政事堂主簿的位置?

南下的士人与江南本地的士族,这两股人成为了左右新朝廷决策的最大势力……明天还要不要去政事堂论策?

当夜游淼去扬州司的茂城衙门里找李治锋,李治锋却没回来,衙门里特地收拾了个干净房子,入夜时扬州店铺里乔珏得知游淼在茂城,特地派人送了吃的用的过来,又派了知打点的长垣来贴身服侍。

深夜时有兵带口信回来,言道李将军巡逻去了,夜里兴许回不来,游淼便吃过晚饭先躺下睡了。

翌日清早,游淼决定还是去一趟政事堂,无论如何见见孙舆一面,看看他有何吩咐。

然而大清早的,西街外便挤得水泄不通,江南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来了,外头摆上数十席位,游淼站在前头看,政事堂前面俨然已成了一个大擂台。

“喂,谁敢上去?”有人探头探脑地问道。

不少人嘻嘻哈哈,互相推搡。

“少爷。”长垣问道:“少爷要上去讲论么?”

游淼笑了起来。

“有意思。”游淼笑道:“不忙,且先看看情况。”

正说话时官兵鸣锣开道,却不见人来,许久后,唐博出外,于居中席位上一坐,外头读书人便议论纷纷,啧啧赞叹。

游淼不得不承认,唐博行止从容,确实有那么几分世家子弟的风采,这种风采与自己游家是不一样的。游德川当年确实富甲一方,却是白手起家的暴发户。除却母亲乔氏是世家外,碧雨山庄要比起夷州,扬州等地的大族,终究是逊了不少。

三代显富,唐博那势头,牢牢占据了世族之首,一群读书人前呼后拥,颇有点当年京师李延的排场。而江南的纨绔较之京师又有不同——江南这群公子哥儿,仍然还是读书的,也知道该读书发奋的道理。

当一声铜锣敲响,周围便静了下来,政事堂诸年轻给事纷纷入座,一名文官上前,清了清嗓子道:“天子问政于民,参知政事大人特许,今日无论出身,无论功名有无,皆一视同仁,当可畅所欲言。”

这么一说,反而无人上去,文官又道:“本会以政事堂唐主簿主持,直至日落,且请主簿大人揭启今日政题。”

说话时唐博上前去,解开铜锣旁一张卷,那束着卷的绳索一抽,绢帛呼啦啦落下,上书二字:北伐。

倏然一下读书人全炸了锅,唐博朗声道:“北方山河沦陷,中原大地受胡虏所侵,如今我天启百姓困守江南,天子与参知大人问政诸位:何时北伐,如何北伐。”

无人敢吭声,游淼心道孙舆也真是好胆子,一开题就抛了个最有份量的,也是最容易炸的。新皇一登基,北伐就是朝廷上下乃至每个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北伐看似简简单单二字,但其中关系民生,战争,权力格局与地域分配,这场战再打起来,必然会消耗大量的南方资源。而能不能胜,还不是个定数。

可以说江南本地人,是没有一个希望赵超草率北伐的。然而大量涌入的北人长期滞留南方,同样会耗费江南一地的资源。

最好是北边人花他们自己的钱养兵,再早日打回去。

一阵嗡嗡嗡的声响,有人走上擂台,便吸引了所有人的注目。

“苏州林跃之,见过诸位大人”那男子文质彬彬朝四周一拱手。唐博坐回位上,朝他点头,席后数年轻给事俱默然不语。

唐博:“愿聆林兄高论。”

游淼看这场面,隐约猜到了点,这就是个文擂台,谁上去站着,就相当于是以一己之力,舌战政事堂六名给事中,想必是场好戏。

林跃之道:“二帝在北,不知何日归来。天子新政,问政于民,本是好事,然而在下不明,北伐一事本是定理,自古至今,从未有将国土拱手让人的先例,陛下与孙参知何时举兵,难道心中就没有数,还需问百姓?”

下面一阵哄笑,唐博变了脸色,游淼却心中一动,笑着低声道:“如此发问,自然就是试探江南民意了。”

果然不待唐博出口斥责,林跃之便自顾自续道:“如此发问,用意无非有二,一来试探北人态度,二来试探江南民意。”

这话甚是犀利,下面登时便有人喝彩,游淼为他捏了把汗,并暗自佩服这人的胆子,若是换了昔时太平年代,说话说得这么直白,只怕免不了惹一身麻烦。他虽知道赵超不会这样,但换做自己,说话也会为赵超留三分面子,不会在大庭广众下一语道破赵超所想。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