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224章 地黄

神医不神 茶娘 2755 2024-03-16 09:44:04

显然是从来没有人问过鲍彩云她自己是想喝热水还是冷水, 许多医生看到她畏寒怕冷、胃寒严重,都是默认她想喝热水。就连她的儿子也是如此认为,然而事实却是完全相反, 她非常想喝冷水,甚至是冰水, 她偶尔都会觉得自己身处火炉之上, 冰水才能浇灭这一腔热火。可是, 她的胃受不了。于是,她只能喝热水。

所以,喝热水不是她想喝,而是被迫,只能喝热水。

不得不说,因为这些互相矛盾的症状, 她非常的焦虑。已经整整二十年了, 她痛苦了二十年,她找不到解脱的办法,也找不到能帮她解脱的医生。

鲍彩云想活着,非常非常想活着, 她还没见到她的孙女成婚生子, 她还想去找以前的闺蜜一起跳广场舞,她还想去天南地北地旅游。然而,这些想法都被她的身体拖累, 无一成形。

程白术能看得懂鲍彩云眼中旺盛的求生欲, 但凡弱一些,早就坚持不了二十年了。心下叹息一声, 程白术便让鲍彩云的手腕放在脉枕上,开始搭脉。

一入指, 程白术忍不住抬眼看了看鲍彩云。这人的脉象和她的讲述、病症并不完全相同!按照鲍彩云的描述,她畏寒怕冷、便血严重到极重度贫血,她血虚阴虚的症状应该非常严重,脉象也该偏于细弱,结果鲍彩云的左手脉竟然是又滑又数?再换右手,细细寻摸各部脉象,主脾胃的关脉滑得更加厉害。右手脉同样偏快,一个呼吸间有七八下脉搏跳动。

程白术又问:“你怕冷,是哪里冷得比较厉害?”

“下半身怕冷且无力,”这次是鲍彩云主动回复,她说道:“感觉腰以下都泡在冷水里,无一日例外。”

这句话不算长,然而刚刚说完,鲍彩云却是需要停下大大喘一口气。而程白术指下的脉象陡然加快,急促得不断反弹程白术的指腹,呼之欲出。

程白术又问:“每日里排便几次?”

这次鲍彩云说不了话,因为她需要好好缓一缓。回答的是黄新银,他说:“我妈妈一天排便三次到五次,每次都伴随大量的鲜血,一天的出血量不低于五十毫升。”

大概是就医多次,他们已经能估计出血量的多少。

每天五十毫升,一个月下来就是一千五百毫升的鲜血,在失血量二级到三级之间,也难怪需要十天半个月就去输血。几个月下来,几乎换了一身的血。蔺霜洁估算一下,内心咋舌,不曾想这病人便血的情况比她想的还要严重!

“排尿呢?”

“排尿次数比较少,量也比较少,但是尿液颜色很黄很深。需要反复多次大量喝水,才能让尿液颜色淡一点。”

“舌头伸出来,我看看。”

鲍彩云摘下保暖面罩兼口罩,程白术顺势看了看对方的脸色。果然,面颊上只有两侧颧骨处是潮红的,其他地方依旧是苍白,毫无血色,包括嘴唇,嘴唇更是惨白惨白。鲍彩云伸出舌头,程白术仔细看了看,舌尖红,舌体胖大有齿痕,舌根处的舌苔又黄又厚,舌苔中间还有一道深深的裂纹,深入到舌体。整体舌面多是偏燥,一丝口水的润泽都没有。

若是按照病人目前的脉象舌象来看,其体内的痰热非常重。然而目前病人却需要重点止血,一丝化痰药都不能上。化痰药多为辛温苦燥,用之则伤阴伤血。病人极重度贫血,是血虚阴虚至极之相,如今化痰只会加重她的症状。

程白术接过对方的医保卡,思索半天,说道:“你妈妈如今精血大亏,并不适合针灸,我这边先开中药止血。等人身体情况稍微再好一些,再考虑针灸介入加快速度。”

黄新银惊诧,这医生已经考虑这么长远了吗?他确定他的中药有效果?他很想说,他们求医二十年,找的中医更是多如天上繁星,来这粤府中医院找的中医教授专家也不算少,可没有一个有效果的。但是他看鲍彩云脸上已经带着点希望出来,又不敢轻易打碎,他可太清楚鲍彩云的焦虑和偏执了。

于是,黄新银将涌到喉咙口的质疑吞了下去,转而说道:“好的,麻烦程医生了。我妈妈胃很怕冷,请开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程白术点点头,也不管黄新银的纠结,直接开药。

蔺霜洁同样好奇地看着程白术开药,这算是她第一次见识到中医的诊脉开药流程。

程白术在键盘上敲敲打打,生地黄、北沙参、麦冬、天冬、南沙参……接下来便是一系列的炭,像是荆芥炭、地榆炭、黄芩炭等等。

蔺霜洁一愣,好奇问道:“为什么下这么多的炭?”

这回轮到程白术给蔺霜洁解释了,“中药炭化,是将中药烧制成炭的工序,可以起到特殊作用。像是荆芥、地榆本就可以止血,而炭化可以加强它们止血的效果。又像是黄芩、金银花等,本就药性寒凉,而病人胃寒不耐受,炭化一是可以削弱其寒凉的药性,让病人不至于胃出问题,二是可以给它们加上止血的功效。”

蔺霜洁惊叹,“这一个方里加了四个止血药……”

“不,是八个,仙鹤草、白茅根也是止血的,而回去之后还要让他们自己加上荸荠、莲藕,这两味药食同源,都是生津止渴、止血凉血的。”

黄新银问道:“药会不会太凉?我妈要是吃太凉的药,会胃痛,并且加剧便血的症状。”

程白术解释道:“并不会,炭化的中药本身就属于温热的性质,足以压下其他药的寒凉。而且主药的生地黄、北沙参、麦冬,这三味药又是中正平和的药。”

母子俩久病后,多少也认识一些中药药性,听着也觉得这些药不会对胃造成什么影响。在程白术交代完药物的煎煮方法之后,他们便拿着医保卡出去结算等药了。

等他们出去了,蔺霜洁便好奇地问道:“我百度了一下,生地黄、北沙参、麦冬都是滋阴药,都会偏寒凉,为什么这个他们能受得了,金银花黄芩反而受不了?”

“生地黄、北沙参、麦冬你再细看,他们都属于补药,都能滋阴生津生血。它们是通过增加体内的水液和血液而让内热平复下来,你可以理解为鲍彩云如今正在火烧干锅,这时候往锅里加了一瓢水,锅里的温度降下来了,但是却不和金银花、黄芩一样是把下面火给抽掉。”

蔺霜洁也有了解一些中医,便又问道:“他们这是虚热还是实热?”

程白术道:“就鲍彩云这副即将油尽灯枯的模样,自然是虚热,还是重病后期极为严重的戴阳证,阳盛阴衰之真寒假热证。”

蔺霜洁根据程白术的语句描述理解了一下,意外地感觉中医似乎没有那么故弄玄虚,真解释起来也不算很深奥。蔺霜洁略微自得,天才就是天才,不管到哪里都是一通百通!

突然,她想起药物剂量,便又问道:“我看你其他中药的剂量都是十几二十克,唯独生地黄下了足足一百五十克,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吗?”

“生地黄,这味药很特殊。你刚刚百度了也知道,这味药补肾填精,补血凉血,似乎都是以补肾为主,但其实这味药是补脾健脾的。”

蔺霜洁疑惑:“补脾胃的?”

“是的,你看地黄这个名字,黄色入脾……”程白术看了看蔺霜洁,继续解释道:“中医里,五色对应五脏,青赤黄白黑对应肝心脾肺肾,黄色入脾。而且地为土,脾五行属土,它从名字上便已经告诉我们,地黄这味药是入脾胃的。”就像是益胃汤中,便是生地黄、北沙参、麦冬、玉竹四味药便足以滋补胃阴。

“只是因为地黄还可以填精益髓,有补肾之功,这久而久之便成了地黄可补肝肾。而且,地黄它补肝肾是通过推动阴阳之间的转换来达成的。我们中医从来不走二极管,阳重要,阴同样重要。病人阴虚到极致,便衬托得阳过于旺盛。地黄推动了阴阳之间的互相转换,可以让过于旺盛的阳转化成极为亏虚的阴,这样阴阳一平衡,病人的情况症状都能有所好转。”

……

“病人如今脾胃极度虚弱,阴阳极度不平衡,阴血极度亏虚,这些都在生地黄的主治范围之内,这便是中医所说的生地人。”

“生地人?”蔺霜洁喃喃地重复道。

“是的,病人身体阴阳失衡,极度需要某一味药去纠正偏差,便叫他什么什么人。就像是有的病人生气生多了,肝郁得厉害,我们便会叫他柴胡人,非常适合重用柴胡。”

蔺霜洁感慨一下,这中医的讲究和门道也很多啊。她说:“我看药典上说,生地黄用量在三十克以下,你这开了一百五十克,药房那边能审核过去吗?”

西药在下医嘱后,护理和药房都会审核一遍,一旦用药不合理,便会打回重开或者医生签字。

程白术笑道:“除非是毒性药物,不然一般不会。”中药和西药差别便在这里,西药都有使用范围,一旦超过,便容易中毒。但是中药不会,生地黄在《神农本草经》中属于上品,无毒,久服可轻身长寿。甚至一百五十克的生地黄足以生血滋阴,对鲍彩云而言,可是比人参还要来得滋补对症。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