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二百七十一章 咱大孙已有皇者之气!

混在洪武当咸鱼 火红的鸡枞 3771 2024-02-15 11:11:33

朱允熥一听到糟老头的圣旨,就知道自己上当了!

他现在心里万分懊悔,自己咋就一时上头,信了宁波知府的鬼话,竟然相信倭寇敢打扬州的?

现在可是开国皇帝糟老头当政时期,给倭寇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沿着长江往里打呀!

再者说,扬州城离南京城那么近,自己这么聪明的人,咋就没想到这是个坑呢!

朱允熥手下的十二个百户,见到自家王爷被两个老头子给抓住,当场就组织起来了。

一时间,一千两百条鸟铳,齐齐对着颖国公、宋国公,外加老朱的二女婿梅殷。

三人也不是吃素的,见到朱允熥的手下敢亮火铳,当场将埋伏的人手召唤出来。

“都出来亮亮相吧,给咱们三皇孙殿下看看,皇帝陛下对他的宠爱!”

随着冯胜的大嘴巴嗷嗷喊了两嗓子,平静的江边突然窜出来几支军队。

他们有的躲在树林里,有的躲在草丛里,有的干脆伪装成码头上搬运货物的民夫。

现在听到冯胜的命令,一个个当即露出大明制式军装,戏谑的看着朱允熥身后的一千二百个瓜娃子。

朱允熥粗略的数了下,只见对方至少带来一万多人,自己这边总共才一千二百人,好像有点不够看呀!

“冯爷爷、傅爷爷,咱们打个商量呗。”

“你俩就装没看见我,放我一条生路吧。”

“这要是呗你俩给抓回去,我这辈子都别想出门了!”

两人听到朱允熥的话,只是向着后边努努嘴。

“小子,这话跟我俩说没用,你皇爷爷连你二姑夫都派来了,就是信不过我俩,怕我俩故意放水!”

“啊……”

朱允熥闻言看向两人身后站着的梅殷,有些不确信的问道。

“这真是我二姑夫?”

“那是自然!”

“梅驸马过来一下,跟你大侄子介绍一下你自己,你大侄子不信你是驸马爷!”

梅殷听到冯胜的招呼,赶忙上前恭恭敬敬的给朱允熥行了一礼。

“微臣梅殷,蒙皇帝陛下信重,将宁国公主下嫁于我,至今已十三年矣。”

“在你小时候,我跟宁国公主还抱过你呢,你都不记得了吗?”

朱允熥因为哀恸父王而失忆,经过老朱的刻意散播下,差不多人尽皆知了。

梅殷身为皇家二女婿,大明嫡长公主的丈夫,自然早就听闻此事。

因此,生怕朱允熥不记得自己,当着众人的面郑重的介绍了一下。

朱允熥哪知道他是谁,只是听两个国公说这是自家姑父,就只能脆生生的叫了一声。

“二姑夫好!”

“二姑夫,你看这样行不行,你放我一马,我以后跟二姑姑好好替你美言几句……”

梅殷听到大侄子的这番话,脸上露出戏谑的笑容。

“微臣跟宁国公主琴瑟和谐,夫妻感情深厚,就不劳三皇孙费心了。”

“承你叫微臣一声姑父,微臣这个当姑父的就提醒一下吧,你皇爷爷很生气哟,你这次回去说不得又要挨揍喽,哈哈哈!”

傅友德和冯胜听到梅殷这番话,颇为意外的看了一眼。

在两人的记忆里,梅殷这个晚辈从来都不苟言笑,今天咋突然跟三皇孙开起玩笑了?

事实上,梅殷在见到朱允熥之前,也没想过说这些。

他不过是奉了皇帝老丈人的命令来抓朱允熥回去的,只是一看到朱允熥样子,就忍不住生出逗弄的心思。

此时他总算是明白了,为啥老丈人对这孩子喜欢的紧。

谁家有这么个机灵、可爱的大孙子,都得当个宝似的供起来,哪敢让他出去乱跑?

而且这孙子竟往那危险的地方跑,海上岂是正经人能去的地方?

常言道,宁上山,不下海。

海上风高浪急,还时常有倭寇出没,一个不小心就会丧命!

尽管朱允熥知道自己凶多吉少,可还是想为了自由争取一下。

“三位长辈,我的手下可是很听话的,你们要是想强行带我走,到时候刀枪无眼,伤到你们可就不好办啦!”

三人一听这话,暗道此子实在是太嚣张了。

他们此次可是带了一万多人过来呢,就他那一千多杂兵,还想跟他们硬碰硬?

“三皇孙,要不你试试,看看你手下的那些小杂鱼,敢不敢朝我们开铳!”

“另外,三皇孙可能不知道吧,我们此次出门带的都是锦衣卫的老人,嘿嘿嘿……”

随着傅友德不怀好意的一笑,两旁的锦衣卫顿时发出嘈杂的喊声。

“喂,那不是老李家的小三吗,竟然敢拿烧火棍对着宋国公,你小子不要命啦!”

“逆子!”

“你爹还在这儿呢,你竟然敢公然违抗皇命,信不信俺现在就大耳刮子抽你!”

“老二呀,赶紧放下火铳,跟咱回京吧。”

“这次是皇爷亲自下的命令,你们敢抵抗就是违抗皇命!”

朱允熥的手下本就是从锦衣卫里招募的,现在被自家父兄团团围住,这仗还怎么打?

再加上,朱允熥本来就是色厉内荏的想吓唬他们一下,现在见到自家手下的老爹就站在对面呢,只能满脸郁闷的缴械投降。

“好吧!”

“孤认栽!”

“三皇孙,这就对喽!”

“乖!”

“敢咱们回去,到时候咱们一起为你向陛下求求情,陛下看在你立了大功的份上,陛下说不定免了你这顿打呢,哈哈哈!”

冯胜说完这话,当即将朱允熥抱了起来,抱着他重新上了船。

“小的们,接管三皇孙战舰喽!”

冯胜等人在接管了朱允熥的十二艘战舰后,就火速派人骑快马进京,给热锅上的皇帝陛下送信。

……

“臣梅殷、冯胜、傅友德联名上奏!”

“臣等已于苏州府制住三皇孙,不日即可抵达京师,望陛下勿忧矣。”

“另清点船舱发现白银四十余万两,其余布匹、丝绸、瓷器等财货五千余料,估值至少五十余万两,业已装箱封存,等候陛下旨意!”

“此次抓捕三皇孙未遭受任何抵抗,只是三皇孙颇有不服之意,隐隐以有功之臣自居……”

朱元璋看到锦衣卫奏疏,得意的开怀大笑。

撮尔小国,竟敢凌辱天朝上国,简直是自不量力。

咱都不用派朝廷大军,只出一鳖孙,就能打的尔等丢盔卸甲!

至于肆虐咱大明沿海之倭寇,不过是插标卖首之徒尔!

只是这鳖孙也太狠了吧,真是骨头渣子都能被他攥出二两油来。

别的地方为了对付倭寇劳民伤财不说,这家伙竟然拿倭寇当银矿(提款机)!

领着一群半大孩子出去转悠一圈,倭寇没杀多少,银子倒是没少往回划拉,真不知让人说他点什么好了,哈哈哈!

另外这鳖孙胆子也太大了,竟然敢跟地方州府勾结,并作出买卖军功之事。

这可是大逆不道的行径,打死他都不过分!

朱元璋将折子翻来覆去的看了七八遍,这才美滋滋的放到枕头边上酣然入睡。

这段时间可把他煎熬坏了,生怕听到沿海的奏折,又期待看到沿海的奏折。

现在得到大孙安然无恙的消息,他总算能睡个安稳觉喽!

第二天一早,朱元璋就领着二虎,坐上一辆不起眼的马车,跑到凤仪门外的江干码头偷偷看大孙。

因为按照正常规矩,他堂堂皇帝,断然没有亲自迎接一个皇孙的道理。

但他又思念的紧,恨不得立马见到大孙。

所以,只能搞出这么个掩耳盗铃之事。

朱元璋焦急的等到日上三竿之时,这才看到几艘破破烂烂的小船漂过来。

“皇爷,那就是少主的船!”

老朱听着二虎欢呼雀跃的声音,脸上也浮现一丝笑容。不过这个笑容,在看到甲板上的少年之时陡然转冷,发出恶狠狠的恶龙咆哮。

“这逆孙竟然还敢不服!”

二虎听到这话,在看向站在甲板上,一脸不服气的三皇孙之时,也是不由嘿嘿偷笑。

要不是皇爷技高一筹,三皇孙过年都不带回来了,嘿嘿嘿……

然而,老朱脸上的愤怒很快就散掉了,并且转化成难以言说的心疼。

因为他看到了最让他锥心的一幕,只见江面上漂来的小船,每一艘都显露着经历战火的痕迹。

尤其是大孙所站立的那艘船,处处都有撞损的痕迹,有的地方甚至还插着羽箭,彰显着战争的惨烈。

“逆孙!”

“他怎么敢亲临战场!”

“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可叫咱这个孤老头子怎么活哟,呜呜呜!”

江干码头每天都很忙碌,每天进出的船只都多达上万艘。

因此,江面上突然多出十二艘破破烂烂的海船,并未吸引码头上船工,以及有人的目光。

毕竟,相比起这十二艘破烂不堪的海船,游荡在江面上的画舫才是金陵城的特色。

朱允熥是上了糟老头的当,被糟老头给抓回来的,本来心里就带着气。

现在看到船上众人无精打采,船下的商贾、百姓无动于衷,他心里的怨念就更重了。

小爷怎么说也是为国建功,为国杀敌,你大明皇帝就这么对待有功之臣?

朱允熥想到此处,当即对手下发号施令。

“升旗!”

“夸功!”

“摆倭寇首级!”

随着朱允熥话音一落,破败不堪的站船上,当即升旗一面被烧的只剩下一半的旗帜。

即使这残存的一半军旗,也有不少被弓箭射穿的孔洞,迎风飘扬的时候,发出一阵阵呜咽的响声。

当这半面满是破洞的军旗迎风飘扬起来后,繁忙的江面上霎时变成一幅宁静的画面。

不论是呼号的船工,还是扛包的货工,亦或者是画舫上吹拉弹唱的秦淮美女,无不齐齐的看向那面残破的军旗。

仿佛那面军旗有着无穷的魔力,将他们全部心神所吸引。

过了不知多久,人群中突然有人喊了一句。

“快看!”

“崇明水师!”

随着这一声呐喊,整个江面上霎时喧哗起来,无数百姓朝着战船挥手欢呼,江面上的船只更是向着两旁闪避,强行给战船让出一条水路。

金陵虽身处内陆,但有长江之便,倭寇经常沿江袭扰。

因此,金陵百姓也饱受倭寇之苦。

再加上码头本就是沿海省份的船只居多,他们看到这艘满载这剿灭倭寇的王者之师出现,自然会更加亢奋几分。

“崇明水师,天下无敌!”

不知是谁喊出了这个口号,但这个口号就仿佛会传染一般,迅速的响彻了整个江面。

朱允熥听着百姓的呼声,心里的怨念也悄然消散。

他在这一刻突然释怀了,觉得自己和一千两百人的努力值得了!

“筑京观!”

在朱允熥下达这个命令后,甲板上的士兵,顿时将一个个大竹筐里的东西倒在地上。

当黑乎乎的人头在甲板上滚动之时,周围的百姓突然发出一阵惊呼声。

“人头!”

“船上全是人头!”

正在周围百姓疯狂后退,想要远离眼前这群杀神之时,人群里再次传来一个声音。

“大家不要怕!”

“这是倭寇的人头!”

“你们看那发髻上斑秃的地方,这是真倭,乃是倭寇中最穷凶极恶之人!”

在明眼人的指点下,周围百姓终于不再害怕。

就是原本被吓哭的小孩子,也不由分开手指,从手指的缝隙偷偷看向甲板。

大明海军第一舰队的一众乡勇,将一颗颗人头摞在甲板上,很快就堆成了一座“人头山”。

此山在历史上有个非常文雅的名字,谓之京观。

一般为夸耀战功,或者于两军阵前,用以震慑敌军士气之手段。

昔日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战死的将士即被高丽筑成京观,用以夸耀高丽的赫赫战功。

直至唐太宗之时,高丽才拆毁京观,并以国礼厚葬之。

朱允熥此时用倭寇之头筑成京观,就是想夸耀战功。

虽然他不是正牌的崇明水师,他身后的大明第一海军舰队,也不过是他胡诌的名号,除了他这十二条船,整个大明都没人认他。

但他是大明人,他的血与大明的百姓共融,他的气与大明百姓共通。

他知道大明百姓的心情,也知道他们心中的渴望。

果然,在甲板上垒起倭寇的京观后,两岸的百姓变得更加疯狂。

“崇明水师,天下第一!”

“崇明水师,天下无敌!”

“崇明水师,王者之师!”

如同潮水一般的欢呼声,裹挟这百姓们激动的情绪,排山倒海一般压了过来。

就连缓缓流淌的秦淮河,都仿佛被这震天的声音所感染,变得激荡和不安起来。

与此同时,十二艘饱经战火的战舰,也在这一排有一排的声浪冲击下,变得有些摇晃。

在亢奋的百姓之中,一个干瘦的老头欣慰的拿袖子抹了抹眼角。

这一刻,朱元璋的心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在百姓震天的欢呼声中,老朱仿佛在大孙的头上看到了两只犄角。

虽然这两只犄角还很小,但已经出具峥嵘之态,隐然有皇者之气!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