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八百一十九章 掌权

明君的第一佞臣 杰歌 2719 2024-01-05 10:52:10

路上宣景佯装不解,还问过来宣召的内侍父皇因何召见。

内侍不敢得罪宣景,特别是他知道今日陛下将承王给呵斥一通,这可是以前从没有过的事儿,陛下对景王殿下也没有如此疾言厉色过,保不齐往后承王殿下就失了帝心,景王殿下就成了板上钉钉的储君。这内侍自然不敢不回答宣景的问题,还得回答得细细致致的。

“奴才不敢揣测圣心,不过陛下在召见王爷前在御书房跟承王殿下发了好一通火,还砸了东西,现在都还没消气。”

宣景:“父皇因何发怒?”

内侍:“据说是承王殿下想要陛下收回责难陈总兵的旨意,还想让陛下封陈总兵爵位。陛下可发了大脾气了,直说承王殿下心怀不轨,向着外家目无君父!”

宣景神色淡淡,没再说什么。

那内侍也安静下来,眼观鼻鼻观心。

进了宫,来到御书房。

宣景一进门就看到门口内侧躺着一支毛笔,是天统帝惯用批奏章的狼毫御笔。

现在笔掉在这个位置,边上还有散乱的墨迹,很容易能想到是在怎么回事。

宣景恭敬一礼:“父皇。”

天统帝一手搭在桌子上一手撑着额头,半张脸都在阴影中,久久才应了一声,“坐。”

宣景坐在一旁椅子上,“不知父皇因何事召见儿臣?”

天统帝轻叹一声向后靠,眼睛还闭着。

“陈友怀战败的事你应该也知道了。”

宣景点头,“是,儿臣听说了。陈总兵战败身死,全军被俘。”

天统帝重重哼了一声,“你觉得朕对陈友怀的处置如何?”

宣景拱手,“臣不违君,子不言父,儿臣不能评价父皇的对错。”

天统帝心中一动,就连宣景这样不通人情世故的性子都懂得的道理,宣承怎么会不明白?不过是仗着他多年宠信,才会这样不恭不敬!

真是越想越气!

天统帝挥挥手:“不必这么严肃,就随便说说。”

宣景:“儿臣觉得父皇做得很对。陈友怀最大的过失不在于兵败,而是没保住手下一兵一卒,竟然全被俘获。战场瞬息万变,输赢也并不绝对,但如果输一场就搭进去所有兵士,这样的输即便是再强大的国家也承受不住几次。一个领兵将领,输一场、两场甚至三场都未必能说明他不适合领兵作战,决定胜败的因素也从来不在将军一个人身上,可如果全军被俘,那就只有一个解释——过分无能。为朝廷做事,还是这等关乎社稷关乎江山稳固的大事,无能就是罪过,过分无能就是罪不可赦。”

天统帝连连点头,宣景这一番话可算是说到了他心里!

他就是这么想,才会下旨苛责陈友怀。

陈友怀是已经死了,若是还活着,还真未必承受的了他的怒火,就连陈家也有可能被连累,但他死了,天统帝就只针对他一个,这已经是对陈家的恩典!可陈家不但不知恩,还反过来怨怼他!

果然,对看门的狗就是不能太好!

“你说的对,那朕如果让你去海城镇压叛军,你可有信心?”

宣景起身,啪的一声全掌相抵:“儿臣愿立下军令状,若不能摆平叛军,愿受军法处置!”

天统帝满意地点点头,眼中难得露出些许慈爱的目光,说:“军令状就不必了,你也说了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次不行还可以下次。”

宣景:“父皇,儿臣知道如今有些人觉得父皇对陈友怀处置太过,背后议论不断,有损父皇天威。如果父皇让儿臣立下军令状,那么所有人都会明白父皇只是在政事上严厉,严格要求,并非鸟尽弓藏针对陈家。对父皇的名声亦有好处,所以儿臣恳请父皇同意!”

天统帝动容,他没想到宣景坚持要立下军令状竟然是为他着想,是想让那些背后议论的于他威严有损的话能不攻自破。

为了他的名声,宣景甚至愿意将自己的生命安全至于不顾。

一个为了外家与他大吵大闹、忤逆犯上。

一个为了他的名声冒险立下军令状,无半点迟疑。

天统帝突然觉得自己过去这么些年真是眼瞎心盲,怎么就那么宠爱宣承那个糟心的,怎么就能这么多年冷待宣景?

最终天统帝还是答应宣景立下军令状,并告知满朝文武。

一时间众人对宣景的推崇再度登上一个高峰!

陈友怀的兵败就在眼前,满朝都知道海城的“叛军”不是一般的厉害,但景王殿下却无所畏惧,毅然决然立下军令状,这是何等强大的勇气?

而也确实因为这份军令状,让外头关于议论天统帝对陈友怀做法过分的声音变小了。

没看见人家对自己孩子也是一样么?不仅出征强敌还要立下军令状,陛下铁血手段一向如此,可不是什么看着陈家势大就容不下了,这等阴暗卑劣的心理才不会是陛下所想,也不知道是何人一直在抹黑陛下。

宣景出征了,谢恒高高兴兴跟在宣景后头。

三个月,海城传来宣景成功镇压叛军的消息。

叛军首领已经死在宣景刀下,大部分叛军都被就地斩杀,还活着的也被打散不成气候,虽然没有活捉多少,但宣景成功解救了大部分俘虏,是从前跟着陈友怀一起过来的盐城军。

这些俘虏并没有投降,“叛军”也没有杀他们,估计是一直想策反,但没能成功。众人都猜测如果不是景王及时剿灭叛军,估计这些俘虏也活不了多久了。

宣景给天统帝的奏折中表示让被解救的俘虏回归盐城军。

之前一战盐城军损失惨重,本来也要重新招兵。

重新招兵苦的到底是老百姓,而且如果招兵不顺利还是要从周边城镇调兵过去补充,也是麻烦。

天统帝大笔一挥就答应了,直接让宣景自己做主安排。

宣景打了胜仗镇压了叛军的消息在京中彻底传开。

从前宣景只是因为修为天赋高而被人知晓,现在他又有了军功在身,更加增添了人格魅力,人都还没回来却已在京中风头无两,随处都能听到赞叹之声。

反倒是陈家。

之前陈友怀兵败,但因为陈友怀死了,大家也就没什么不好的想法,甚至因为天统帝还责难一个死人而对陈家稍微抱有同情。

但宣景拿下了海城叛军,自己带去的军队还几乎没有伤亡,再对比担任总兵多年的陈友怀,不但战败还全军被俘,这样天上地下的差距不禁让人怀疑陈友怀是不是从来就不具备身为一城总兵的能耐,他能坐到这个位置是不是就因为有个当皇后且倍受皇帝疼爱的姐姐。

宣景赢得越漂亮,就越显得陈友怀无能。

陈家在军中的人还不止陈友怀一个。陈友怀只是所有陈家人在军中官职地位最高的。

陈友怀的情况也影响了其他还在军中的陈家人。

有些人被明升暗降,有些人被调离了军权中心,还有些人直接被打发到无足轻重的位置上。

就连天统帝也默认了这种情况,还直接下旨降了两个陈家人的军职。

如此陈家人在军中的势力就被瓦解了一大半,而且不良影响还在继续,冰山的坍塌远没有到停止的时候。

用不了多久,曾经显赫一时作为宣承最强助力的陈家就会土崩瓦解,再也不能成为宣景的威胁。

一个月后,宣景凯旋归京。天统帝给了宣景不少赏赐,并让他执掌京畿营。

从今往后,京城的安全就归宣景负责。

谢恒松了口气,不枉他布了这么大一个局,总算收拾了陈家,也让宣景开始真正接掌军权。

不过现在还不是能放松的时候,陈家暂时不成气候了,但朝中还有不少支持宣承的朝臣,而天统帝对陈皇后还算上心,要是宣承一直安分老实下去,加上陈皇后的讨好和伏低做小,天长日久,天统帝还是会被那对母子忽悠过去。

六月初四,天统帝六十大寿。

宫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常。

泰和殿中丝竹管弦,歌舞升平。

之前刚过了献礼环节,宣景送的千里江山图天统帝很喜欢,但宣承的帝王鼎更得他的心。

不得不说在揣度陛下喜好方面,宣承和陈皇后还是非常擅长。

之前陈友怀的事给了陈家太大打击,连陈皇后都受到了冷遇,宣承更是遭到了天统帝前所未有的严厉苛责。这母子俩应该就是想趁着天统帝大寿的机会来重新笼络一下帝心,之前必然下了大功夫。

能弄来这帝王鼎可着实不容易。

天统帝大概是真消了不少气,至少对着宣承时脸色好了些,而陈皇后依旧是后宫中唯一能坐在天统帝身边的女人。

谢恒又是装成宣景的护卫跟着进宫,他看了一眼台上的陈皇后,暗暗想这个女人确实姿容绝世,即便如今稍微上了年纪,也风韵犹存。宣承的恩宠有多少是陈皇后给挣来的?

谢恒低头笑了笑,他有些好奇今天之后天统帝对陈皇后的宠爱还能持续多久。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